第一章(3/5)

第一卷

調好呼吸,才能發出好聲音。放鬆身體,呼吸才會順暢。想要聲音有力,就必須練腹肌。所以,在發聲練習之前,要先躺在音樂室的地上做仰卧起坐。夏天的時候,常常練得汗流浹背,所以必須換運動服。柏木老師擔心新生看了會嚇跑,所以今天沒有做準備運動。

在柏木老師的伴奏下,我們開始練習發聲。所有人隨著鋼琴的節奏,同時發出「絲」的聲音吐氣,或是發出「啊」的聲音。有時候還會發「瑪—莉—亞」的聲音,有時候也會一直發「瑪—瑪—瑪—瑪—瑪—瑪—瑪—瑪」的音。

為什麼發聲練習要發「瑪—瑪—瑪—瑪—瑪—瑪—瑪—瑪」的音?以前,我曾經問過這個問題,松山老師回答說,應該是母音的「a」和子音「m」的組合很理想。

「a」在母音中屬於中性的存在,所有發聲都是以母音「a」為基礎,進而分為「i」、「e」的系統和「u」、「o」的系統。雖然每一個系統的練習方法不同,但先練好基本的「a」,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子音「m」和「n」在發出聲音之前,在口腔中會有停頓的時間醞釀發音,聲帶在發出聲音之前就短暫的停頓,所以,可以在調整好聲帶的狀態下練習發聲,是容易發出動聽聲音的子音。子音的「l」和「r」也有短暫的停頓時間,具有相同的效果,而且,發這兩個音時需要用舌尖,所以,也可以活動舌頭。在發聲練習時發「瑪—莉—亞」的音,也許是經過合理思考後的結果。

發聲練習結束後,就分成女高音、女中音和女低音三個聲部,分別在第二音樂室、隔壁的技術室,和因為學校的學生人數減少後、不再使用的空教室練習。練習地點每天輪流,在第二音樂室練習的聲部由柏木老師用鋼琴伴奏指導,其他聲部只能用CD播放機來合音。

各聲部的練習結束後,所有團員在一起合唱,但在此之前,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

「你們對剛才的練習有什麼疑問嗎?」

休息時,柏木老師問三名新生。其中一人戰戰兢兢地問:

「剛才練習的是什麼曲子?」

「是比賽的指定曲。你們知道NHK大賽嗎?」

三個人都搖搖頭。她們可能從來沒參加過合唱。

「其實,我之前也不知道世界上有NHK大賽這種東西……」

柏木老師開始向她們說明。

「每年都只有女生來報名。」

同年級的橫峰香織走到我旁邊,看著三名新生說道。她曬得很黑,同時參加田徑隊和合唱團。一年級時,為了影印辻惠理製作的期末考筆記加入合唱團,之後就留了下來。她是目前四個三年級的團員之一。

「這樣很好啊,根本不需要男生。」

雖然合唱團並沒有不招收男生,但多年……(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