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的味道

第二卷 遺失之物

近年來,站前商店街的店家更迭頻率越來越高,只要個把月沒去,往往會發現熟悉的店家消失了。站前這種立地條件及周邊地區林立的購物中心,讓商店街內部的商戰越演越烈。為了爭取新消費者而進駐的外來店家擠走老店,此種情形在短期間內不斷重演。由於關心這些事的消費者極少,被擠掉的店家只能含淚乖乖撤走,如同人類細胞更迭般的競爭型態理所當然地存在於此。

一般而言,持續營業近半世紀的店家,才會被稱為老店。但在站前商店街,只要不被更迭浪潮吞沒,營業個三年左右就是老店了。即使歷史尚淺,只要能夠存活下來便是種金字招牌——這裡的生意就是如此難做。

這條商店街上,能寫下三十年以上歷史的真正「老店」屈指可數,如同文化遺產一般珍貴。

西餐廳「KAGE」就是這麼一間真正的老店。

身為店長兼主廚的鹿毛榮一郎發現嘗鮮客增加,常客卻越來越少上門,不由得感嘆時代不同了。從前每到中午,總會見到老面孔在同一時間坐在同一個座位上點同一種餐點。

現在相似的店到處都是,客人不再執著於「KAGE」,隨便找間同類型的餐廳就進去了。他們沒有比較味道的意識,哪間店有空位就往哪間去。如同店家不斷替換一般,客人的更替頻率也日益增高。

即使如此,依然有些常客一如往常地天天上門,令榮一郎相當欣慰。他不禁暗想:為了這些客人,我不能隨波逐流,必須繼續守住這個味道。

商店街化為這種商業激戰區,是最近才有的現象。

二十年前,在當時市長的政策引領之下,全市的經濟逐漸活化,商店街的樣態在這幾年之間也跟著不斷改變。從外縣市招攬來的觀光客孕育了新的文化——也打壓了原來的在地文化。

榮一郎並不認為這是壞事。繁榮是件好事,跟不上時代變化,是跟不上時代變化的人自己的責任。

即使衰頹,也不能把錯推到時代上。

必須坦然接受自己趕不上時代的事實。

所以————

「追加三份牛肉燴飯!」

服務生一走進廚房,便貼上點菜單,高喊餐點名稱。

「好!」

榮一郎和三個工讀生正在與午間的戰爭奮鬥。榮一郎總是站在廚房裡,其餘三人則在外場和廚房之間交互穿梭,迅速地點餐及送餐。

「可以收拾一下二號桌嗎?」

「我上沙拉給一號桌的時候順便收拾!有空的人幫忙切一下洋蔥!」

「我去收銀台,結完帳後就來切!」

「先上一份牛肉燴飯!五號桌對吧?」

廚房的朝氣和店內的客人數量成正比,無暇喘息的攻防使得時間感完全錯亂,等到暴風雨過去之後,榮一郎才好不容易能掌握現在的時刻。

……(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