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戰前(2/2)

第一卷

學弟每逢假日便耐心地四處尋訪當地歷史悠久的寺院,確認墓碑上的名字。然後,他發現一塊墓碑上寫著「吉兼家」。那座寺院里還有其他數個同樣寫著「吉兼」的墓碑,因此吉兼一族很可能是這間寺院的檀家。

幸運的是,擔任住持的國谷先生和以前接受過採訪的林先生是同學,也是好友。因此在林先生的安排下,他很親切地接受了採訪。

國谷先生首先告訴我們的是,吉兼家已經不在當地了,他也不知道吉兼家後來去了哪裡。最後見到吉兼家成員的人是前一代的住持,已經去世了。有位名叫吉兼初的女性在一九四五年,請前一代住持進行最後一次的法事。

那是昭和二十年——終戰那年的深秋。當時是吉兼初父親的第十七年忌,但吉兼初本人後來已經離開當地,也不知道去向。

這位迎接第十七年己i的父親,恐怕是成為問題的吉兼家的親戚,我推測可能是友三郎的大伯父,而在名為吉兼初的女性出現在寺里後,吉兼家的消息便斷絕了。他們完全沒有繳納護寺會和墓地管理費,國谷先生實際上對於該如何處理吉兼家的墓地也很困擾。

一般說來,要在寺院里擁有墓地,須是寺院的檀家才行。換句話說,就是只有檀家才能在自家隸屬的寺院中擁有墓地。

所謂的「檀家」和信徒不同,負有和其他檀家合作守護寺院的義務;守護寺院也就等於守護自家的墓地。

現在很多人將寺院的墓地和公園墓地混在一起,產生了很多誤解。設置墓地時,繳納的永久使用費指的是取得在寺院中設置墓地的費用,並不是只要付了永久使用費就可以將墓地永遠設置在寺院中。

讓包含墓地在內的寺院能夠持續運作的費運(護寺會費)以及清掃墓地以及維持管理的費用(墓地管理費),都是檀家須負擔的。除此之外,為工讓寺院持續下去,所有檀家都必須出錢出力,因為寺院本來就是這樣的設施。

因此若不繳納護寺會費等費用,就會失去檀家的資格。墓地也會被視為無緣墓,寺方會取出遺骨,將其移到無緣供養塔之類的地點和其他的無緣佛一起祭祀。過去檀家消失的原因,只限無人繼承或連有血緣關係的親戚都沒有的墓地,因此才會稱為「無緣墓」。

然而近年來因為核心家庭增加和居住流動率攀升,就算有繼承者也可能會出現接近無緣的狀態。另一方面,因為核心家庭的影響,墓地空間也不足。即便是檀家想在寺院設置墓地,也沒有空間可以設置。因此,縱使寺院想將接近無緣狀態的墓當成無緣墓遷葬,也須處理非常繁雜的手續。

要將墓地當成無緣墓處理,首先要在政府公報刊登這個消息。……(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