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全一冊

「如果在海中不斷上升,最後會發現什麼呢?」

過去有無數冒險家挑戰這個問題的解答。

但是他們無一不被上層的激烈海流沖走,無法抵達一定深度以上的海域。

上層有著許許多多的海流,有時彼此交錯、有時彼此交融,歷經複雜的途徑後,最後成為沉降海流落入海溝中。

時至今日,挑戰者們的殘骸仍然靜靜地堆疊在海溝底部。

直到最後,人類放棄了上升這回事,甚至不再想探究海流的更上方究竟有什麼。

海里就是世界的全貌……隨著時間的推進,這成為了萬人共通的常識。


梅莉露經營的運輸公司「夏蒂翁運輸」,設立在魯西亞庇護所商業區的外圍。自庇護所頂端提供光源的天球光,光芒的恩惠幾乎無法抵達此處,因此店門口總是一片昏暗。

在這個大海覆蓋了世上萬物的世界,人類所能生存的空間僅限於建造在海中的庇護所,如果連庇護所都缺少了人類生存上不可或缺的要素,那麼這個世界便不再有人類可以生存的空間。因此,無論在哪座庇護所,持續供給生命所需都是最重要的課題。

自居民或公司行號徵收的稅金,絕大部分都消耗在「水」、「氧氣」、「光與熱」這三點,藉此讓庇護所內維持人類可生存的機能。

話雖如此,店門口的道路昏暗……暗到令人心情消沉。

空氣也不好……總是帶著幾分廢油的味道。

水也是……有點混濁。

再加上庇護所整體而言……稍嫌骯髒。

其他庇護所完全不像這樣,環境整治得好上許多,為什麼只有魯西亞庇護所的居民,甘願生活在足以稱作惡劣的環境中呢?

答案很單純,因為魯西亞庇護所是個超貧窮的庇護所。

在我們瑟姆人信奉的伊瓦努斯教教義中,創造神伊瓦努斯創造了所有人類生存的空間——庇護所。如果這是真的,那麼這位創造神在打造魯西亞庇護所時,一定相當的心不在焉吧,居然不小心將地點選在活動斷層的附近。

魯西亞庇護所的歷史等同於修繕的歷史。地震造成區域的崩塌、滲水、生命維持裝置受損……要修復這些損傷,將環境維持在人類所能生存的水準之上,光靠徵收而來的稅金遠遠不足,庇護所的領主阿利吉,每年都得向帝國請求貸款才勉強能應急。

但是這狀況恐怕也快到極限了吧。據說阿利吉已經連貸款的利息都無法支付,甚至必須向帝國借錢才能支付貸款的利息,財政困難到已經迫在眉睫。領土居民也認定眼前狀況已經沒有轉園餘地,人口不停向外流出。一般規模的庇護所內都容納了一至二萬人的居民,但魯西亞庇護所的人口已經低於五千。

「不遠的將來,魯西亞庇護所會遭到廢棄。……(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