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天

第一卷

醒來時,才發現自己不小心睡著。我嘗過無數次這種感覺。或者應該說,這一年來大部分時間,我都這樣度過。

睡夢中,我回到從前的老家。

父親出院回家後的記憶,浮現在我的眼前。出院的理由並非疾病痊癒。事實上,找出病因時,醫生便判斷「為時已晚」。當醫生斟酌著接下來該採取何種治療方式,父親提出「我想回家」的要求。我不清楚醫生與父親之間經過怎樣的溝通。醫生是打一開始就沒反對,還是受到父親再三懇求才勉強答應?搞不好父親提早出院,醫生求之不得。

總之,父親決定在家接受治療。

父親剛回家時,我竟然對「父親在家過正常生活」的情況有些無法適應。他穿的不是睡衣或醫院的病人袍,而是一般的寬鬆衣服。他看著電視,發出呵呵笑聲。

「以前幾乎不肯待在家裡,現在怎麼反而急著想回家?」我話中帶酸。

「人生的最後還是想在家裡好好度過。」父親一副認輸的口吻。

當然,他的病情一點也沒好轉。負責協助在家治療的醫師只是開給他一些嗎啡、氧可酮等鴉片類止痛藥,減緩他的痛楚,讓他的日子好過一些。「沒想到活到這個年紀,竟然染上麻藥。」父親曾笑著這麼說。

我再度踏進家門後,發現氣氛比想像中開朗,母親流露疲倦之色,但表情十分柔和。「生重病才想到家人,真受不了他的任性。」母親嘴上感慨,語氣中卻不帶一絲憎恨。

有個從事醫療工作的朋友告訴我,在家治療有兩個好處。第一,能避免「治療到死」的悲哀,病患可選擇如何安詳度過餘生。第二,能減少長期住院對醫療制度造成的負擔。正因如此,國家才會大力推動在家治療。嚴格說來,在家治療其實有好處也有壞處,有優點也有遭到美化的缺點。要怎麼選擇,全憑病患本人及家屬的判斷。

那時我才二十幾歲。在我眼中,父親只是在逃避。逃避那些會帶來痛苦的治療,同時逃避現實。回到舒適的家中,抱著「搞不好疾病會自行痊癒」的天真想法。我實在看不慣這樣的鴕鳥心態,於是有一天,我故意直截了當地丟出一句:「這麼做,病是不會好的。」

父親笑了。他一臉平常地回應:「病會不會好不重要。人終究會死,只是遲早的問題。」

「這個道理我當然懂。」我語帶不屑。父親竟露出由衷感到欣慰的神情,點點頭,接著說:「每個人都會死,死法卻大不相同。有的死於意外,有的死於天災,有的死於戰爭。相較之下,我算幸運得多。」

「你這種講法,對罹患相同疾病的人未免太失禮。不,對死於其他原因的人同樣失禮。」

「也對,就當是我個人的感想……(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