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第六卷 崇殺篇 下

關於《寒蟬鳴泣之時》這部作品,我早就有以出題篇和解答篇兩部分來組成的構想。出題篇計畫以《祟殺篇》的下篇《暇潰篇》為完結。不過目前,暫時打算以包括《祟殺篇》在內的三篇告一段落。

出題篇的三篇,《鬼隱篇》、《綿流篇》、《祟殺篇》是以一個關鍵詞為軸心創作的。那便是針對事件的(主人公的)立場。也就是「旁觀者」、「受害者」、「犯人」三個立場。這三者分別對應出題篇的三篇。

《鬼隱篇》中的圭一,因為剛剛轉學來到村裡,對村裡的事情一無所知.在對什麼都不了解的情況下被捲入事件,然後又在對什麼都不明白的情況下死去。而在接下來的《綿流篇》中,又成為事件的當事人,受到犯人的襲擊。在《祟殺篇》里又反了過來,由他自己引發了一系列事件……

就像這樣,通過轉變立場,從三個角度進行創作。

也就是說,《祟殺篇》是從犯人的立場,用肯定的目光來看殺人事件的一個故事。當然,我要澄清一下,在這裡我想說的並不是也有值得肯定的殺人例子。

這一段時間讓人覺得惋惜的殺人事件時有發生。而新案件發生的同時,也不時有過去的案件的犯人被捕。而現在媒體熱衷的彷彿是關注事件的特異性,將其當作有趣的事情報道。因為事件難以理解,所以犯人被看作是不正常的人。

殺人是不應該的事情。而這些人幹了不該乾的事情,自然不是正常人。所以難以理解是理所當然的。所以,也沒有去理解的必要……?

我一直想對這種在報道中把犯人當作非正常人類來渲染的傾向提出強烈的質疑。我們應該仇恨的是犯人嗎?不,應該仇恨的是罪惡。人是處於怎樣的境遇,經過了怎樣的過程,最後走到了不得不選擇殺人這條路的地步?如果不能「理解」這些,不能搞清楚這些,我們就什麼都學不會。

「學著理解犯人。」這也是《祟殺篇》的主題之一。

在這個故事中,圭一為了解救沙都子而下決心要殺死他的叔父。並且真的實施了行動。在這個過程中,並沒有一絲一毫的私慾私利,也沒有任何的異常性。如果是熟知他和沙都子的人的話,大概也會理解被義憤所困的圭一的心理吧?……可是如果圭一被逮捕,在WIDE SHOW之類的節目中曝光的話,他會受到怎樣的渲染呢?孤僻少年的半無意識性犯罪行為?執拗於金屬棒球棍殺人?沉溺於遊戲的暴虐少年?

試著去理解犯人。

不管犯人所犯下的是多麼窮凶極惡天理難容的罪行,也不要忘了試著去理解使其走到那一步的過程。

沒有誰生下來就是壞人。也就是說,如果你和他經歷了同樣的境遇,說不定你也會面臨現在他所受到的譴責。……(内容加载失败!)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