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宮

第五卷 前進巴黎!莉子·美食·救贖

星期二是羅浮宮美術館的公休日。

中央的蘇利館空無一人,寂靜無聲。羅浮宮回歸了原本的模樣。只有工作人員的腳步聲回蕩其中。

館員里夏爾·布雷正走在蘇利館的走廊上。

他停下腳步,看著拉圖爾的畫作《木匠聖約瑟》。父子倆在燭光中展現明暗對比,這超凡的手法真是百看不厭。

大多數觀光客連這樣的名畫都不想欣賞。為了趕時間而在館內東奔西跑的旅客,根本沒心情感受這份美。

他繼續在走廊上前進,牆上掛滿十七世紀的法國繪畫。每過一個轉角,時代就往前推一百年。

布雷修完了高等學院的專業研究課程,取得碩士學位,再進入負責保護、修復文化遺產的國立機構「INP」就讀。雖然只要有學士學位就能參加考試,但靠著半生不熟的知識絕對考不上。

除了美術史、考古學,還要廣泛學習歷史、民俗學、自然科學等等。布雷都算輕鬆過關。

進入INP就讀後,專業領域會進一步細分:古文書籍、調査、科學、技術、自然遺產、歷史古迹、古學說。

在為期一年半的研習之中,還要接受附加的法律與管理教育,才能擔任館員。只有真正的求道者,才有權利在沒有觀光客的羅浮宮中盡情欣賞藝術。布雷就是其中之一。

下到二樓,前往德農館。擺著勝利女神像的樓梯間貼著指示牌,點出觀光客想看的知名美術品。米羅的維納斯,蒙娜麗莎的微笑。

布雷嗤之以鼻,跟著《蒙娜麗莎的微笑》的指示箭頭前往二樓。

館員的工作五花八門,包括雜務在內。這附近的圖畫說明文案都出自布雷之手。當國外美術館申請借用展覽品的時候,布雷也會擔任聯絡窗口。

至於比較要用腦的工作,就是購買新美術品,或者有人捐贈美術品的時候,要進行調查,也就是作品鑒定。

考古學者比較重視挖掘的過程,續畫則重視其出處。最近的贗品師個個學識淵博。他們會接觸往生知名畫家的子孫,研究家傳資料,試圓製作贗品讓美術館收下。

布雷從未上過這種當。如果畫是真跡,畫上的歷史永遠都只有一則。

為了進行鑒定,必須詳讀所有出版品與報章雜誌的文章,而且還得全都記在腦袋裡。想當上羅浮宮的館員,過目不忘是必備能力之一。

筆直的館內空間中,到處都有跟他一樣的館員。他們正在檢査設備。例如警報器、監視攝影機影像,還有畫作狀態。館員要注意環境變化,只要濕度比規定高出百分二,對眾多名畫來說都是嚴重問題。

同梯館員奧狄龍·波維就站在附近,他抱著厚厚的資料夾走了過來。「嘿,里夏爾,你好早啊。」

「我得快點搞定最緊急的課題。準備好了嗎?」

「當然,已經開始動作了。」……(内容加载失败!)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