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鍾

第十一卷 京都名寺靈驗的秘密

隔天早上九點,小笠原來到奈良東大寺的大佛殿。

大佛殿里擠滿了觀光客與參加畢業旅行的學生,簡直就像早上通動尖峰時段的車站,想要停留在大佛正前方都有問題;由於大佛開放民眾拍照,民眾不斷湧上前來,面對相機擺出笑容,小笠原忙著抱頭鼠竄躲鏡頭,只見莉子走上前來。

小笠原問莉子:「如何?商家有消息嗎?」

「是有。」莉子困惑地說,「聽說水無施住持幾天前確實來過這裡,他名氣大,當天又沒有戴假髮,所以商家印象很深刻。不過他沒有找這裡的僧人談話,而是跟一般觀光客一樣繳入堂費,參觀過大佛之後馬上就離開了。」

「參觀……所以只像我們一樣看過?」

「好像是。如果天花板附近有貓道或露台,就可以從上往下俯瞰,可惜也沒有。」

大佛殿只有一層樓,就算大佛肩膀上真的刻了什麼,從底下也不可能看見。

小笠原低吟:「有沒有什麼方法爬上去呢?這裡的和尚們也得清掃大佛頭頂的灰塵吧?」

「我之前在電視上看過,廟裡有十公尺高的長柄掃把,僧人是踩梯子清灰塵的。」

「如果在那麼長的杆子上裝攝影機,能不能看見肩頭呢?」

「不知道能不能拍得到,而且東大寺應該也不會准吧。如果有大樓外牆清潔用的那種吊車就另當別論了……」

大佛背後有一大片放射狀的木板,象徵佛光,裡面還浮雕出一圈像摩天輪的小台座,台座上各擺著一尊小佛像,小笠原指著台座說:「如果那是電動旋轉檯座,應該可以搭著轉上去看肩頭喔。」

莉子笑說:「那十六尊叫做化佛啦。應該沒辦法讓人踏上去才對。」

根據廟裡發放的導覽手冊記載,大佛像高約十五公尺,頭部高六公尺,所以肩膀在九公尺高的位置,不過這個高度是從底座起算,小笠原等一般民眾站立的地板還要更低。

莉子拿出歌劇望遠鏡對著大佛看:「嗯……如果按照『刻在肩膀上』的字面意義來看,也可能在側面或正面……那應該早就被發現了。可是我問在這裡工作的人,也說沒聽過枝褐屋把交易紀錄刻在大佛上。」

大佛頸部以上一片漆黑,軀體卻有些泛白,質感看起來明顯不同。

小笠原說:「我記得大佛被燒毀過很多次,又不斷修復回來對吧?當時應該會搭鷹架才對。」

「第二次燒毀重建是在一六九二年,比枝褐屋的時代還早兩百年,至於後來一九〇三年和七三年的修整,來了廟裡也問不出什麼所以然……」

「或許水無施住持跑了一趟也是兩手空空,只好打道回府了。」

手機鈴聲突然響起,莉子從手提包中拿出手機:「是,我是凜田……啊,宮牧,你等一下。」

小笠原跳河的時候弄壞了手機,宮……(内容加载失败!)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