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全一冊

※1

不列顛尼亞仍是羅馬帝國行省的時候,從泰晤士河稍微溯河而上之處的河畔隆狄尼恩是重要的港口。它受到堅固的市牆所保護,市民過著富裕的生活。隨著羅馬帝國覆滅,隆狄尼恩一度衰亡,但後來持續發展。

十六世紀中葉,亨利八世沒收修道院領地,富裕的貴族與大商人買下土地,興建豪華的宅第,使其益發壯麗,但貧民窟也增加了。大宅的外觀是灰泥雕刻與昂貴的鑲紋章玻璃所點綴的堅固石造磚房,貧民住的卻是以樹枝與木材編成、倚著石牆搭建的棚屋。而兩者的中間層,小商販與小規模的貿易商等等的住宅則是磚瓦與木造摻半,住起來稍微舒適些。

在伊莉莎白女王的治世已近尾聲的現在,葛洛妮的船隻正沿著泰晤士河而上。

平日泰晤士河總是舳艫銜接,貿易船絡繹不絕,熱鬧無比,而今卻是一片冷清,全是因為鼠疫肆虐。外國船隻不再進港,異國港口也拒絕來自倫敦的船隻。

河口附近的兩岸是大片濕地,民家也十分稀疏,但隨著溯河而上,一座座彷彿隨時都會崩塌的木造屋舍群聚的村落斷續出現,然後逐漸變得密集。

河邊插著柱子,上頭吊著金屬籠。裡頭是已經半化為白骨的屍體,「是被處刑的海盜。」史麥瑟特地從船尾樓出來告訴他們。「難保你們不會也變成那副德行。全看女王陛下的心意。」

惡臭變得更濃烈了。是從明礬工廠傳出來的。

亞蘭原本想像會是座華麗的王都,因此感到有些失落,但很快地,左方出現成排二層樓又長又巨大的建築物,背後的小丘冒出擁有兩座尖塔的宮殿。

亞蘭甚至不知道那座宮殿叫什麼,但那是亨利八世出生的格林尼治宮。

宮殿的上下游兩側都有造船廠,以此為中心,形成了水手及船匠居住的城鎮。

雖然鼠疫造成貿易船幾乎不見蹤影,還是有許多駁船、渡輪、煤炭船及漁船往來泰晤士河。

沿著曲折的河川繼續前行。河岸設有好幾處大碼頭,散布其間的小棧橋被河浪沖刷著。

河水之污濁,是亞蘭生平首見。黏答答的,而且散發出惡臭。城鎮的垃圾及腐敗物全都流入河裡,貓狗的屍體也隨著廢棄物一同漂流。

高聳於右側的森嚴建築物,是王家的居城之一——倫敦塔。它同時也是一座監獄,專門收容、處刑身分高貴的政治犯。

來到這一帶的時候,亞蘭也被王都那壯大的威容給震懾了。尤其是右方成排精緻的石造建築物,它們的屋頂另二跟聳立著許多尖塔,形成一片壯麗的景觀。特別引人注目的,是聖保羅大教堂的圓型屋頂。

前方處,一整排建築物從左右兩岸彼此相連。

仔細一瞧,原來那是一座橋。橋上密密麻……(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