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ch sfile 序

第十卷 邂逅的協奏曲 上

MC-0022 WINTER

為什麼拉納格林共和國的這個要塞會命名為「巴貝爾」呢?

通天巨塔在舊約聖經的創世紀中被稱為「巴貝爾」。

雖然在塔羅牌中為了強化大阿爾克那第十六張牌的印象而感覺像是被破壞了,但舊約聖經中卻沒有寫到神怒將之破壞。

只是停止了建造。

按照前時代的解釋——

極盡繁榮的人類為了接近全知全能的神而建造了「塔」,但神被人類的傲慢所激怒而將唯一的語言打亂,在建造中途讓人類四散於各處——

就是這麼回事。

進入宇宙時代,整個人類已經淡忘了宗教這個概念,而將自然科學的合理主義作為基本中心進行思考,所以這個解釋也完全變了樣。

因為人類對於「高度」的感覺發生了變化。

在火箭和軌道天梯越過地球大氣圈,人類能夠在拉格朗日點和火星上建造居住空間的時代中,在這種時候神仍然沒有對人類的行為做出懲罰,「對人類傲慢的懲罰」這種解釋讓人產生了懷疑,讓人尋求更普遍的解釋。

其中的代表有「這個故事是不是在啟發人類對於災難的處置」。

乘坐「諾亞方舟」,好不容易在被稱為「諾亞洪水」的災難中存活下來的「諾亞的子孫」們,為了預防後世可能再次襲來的洪水而建造了「巨塔」。

這是不會被水沒過,不會被激流沖走,在那個水位無法企及的超高度上的避難所。

在過去的方舟中不知道自己會被沖向何方。

要想留在辛苦構築出的城市中只有這個方法。

這種強迫性的心理與核武器支配下的冷戰時期中在重要據點挨個建造地下庇護所相類似。

他們祖先的方舟最終到達的阿勒山標高五一六五米。

也有一說是飄到了山的中腹。但無論如何必須要有超巨大高層人工建造物來對抗這超越常識的海平面上升。

這比「對神的挑戰」或者「接近神」這種荒誕無稽的說法更能獲得共鳴。

但這最終失敗了。

為什麼?

這可以用「混亂和擴散」這個自然原理進行說明。

自然中有著一定的循環。

擴散與集合的重複能涵蓋所有事象。

宇宙在不斷膨脹,以基因DNA複製與分配為代表的細胞周期一味地重複著分裂。

人類從雙腳站立在大地上起就有著將自己的種子永遠維持下去的本能欲求。

因此而產生的多樣化和細分化並不是大問題。反而會厭惡統治者強制性的人為統一而重視個體的確立。

諾亞的子孫們並不是因為失去了「統一的語言」而分散。他們是對自己相信至今的「主義」和「教義」感到了疑惑,而以自己的意志選擇了這種擴散的行動。

如果換言之這時他們認識到「下一場大洪水無論過了多久都沒有到來」這個「現實」就……(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