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chs file 2(前篇)

第十一卷 邂逅的協奏曲 中

MC-0022 WINTER

叮!我聽到了微小但震耳的高頻金屬音。幾秒後,身後響起了無法用爆炸和破壞形容的巨大聲響。瞬間直覺告訴我,我們被幹掉了。回過頭的同時感受到猛烈的爆風,我們搭乘的飛行艇劇烈地搖晃著。駕駛員拚命地保持著機體平衡並叫道。「艾律西昂島發生高熱源!莉莉娜城中探測到高輸出的能量爆炸!本飛行艇損傷輕微!」部下的妖精們逐一向我報告。「魯克蕾齊亞輔佐官,伊希地平原的要塞巴貝爾變成了正十二面體!」幾小時前那個要塞的陣型還是像展開圖一樣以正五角形縱列排布在大地上。要塞變成了可以說是最終形態的立體構造正多面體要塞。

被稱為『柏拉圖立體』的正多面體有五種。正四面體、立方體、正八面體、正十二面體、正二十四面體。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在對話篇『蒂邁歐篇』中將這些比喻成根【rizomata】(古典元素),分別意味著火、土、空氣、宇宙和水。要塞巴貝爾的正十二面體是宇宙的意思。但其和諧與均勻的形狀與其名稱由來的混沌完全相反。後方屏幕的觀測員發來報告。「莉莉娜城裡燃起大火!似乎是被敵方要塞巴貝爾攻擊了!」我簡直難以相信的確認到。「殼盾呢?」「因為爆煙無法看清!啊,不,殼盾最頂部確認到損壞!」「應該是敵人的遠距離光束炮攻擊貫穿了殼盾」我感到毛骨悚然。遠距離光束炮竟然打碎了火星上最堅固的殼盾,「他們用了十二矮星炮嗎……」想不到其他可能性。裝備在破壞者來複槍上的三矮星是將三點照射出的能量集中在正四面體的頂點,擴大破壞力後進行發射。要塞能量炮使用同樣增幅方法進行沿用後就是《十二矮星炮》。發射方法已經完成了解析,簡單概念顯示在了計算機上。正十二面體形狀的要塞巴貝爾的接合部頂點設置了光束照射口和反射鏡,在內部形成了正四面體。頂點全部一共二十個,因為有兩種不同波長所以一共有四十個正四面體,一共有二百四十條光束交叉。然後在焦點上將巨大能量增幅,在外殼一面的正五角形的五個頂點上聚集發射。從這五點照射出來的能量光束線,再在五角錐的頂點聚集,增幅強化後射出。光束炮的破壞力是三矮星的八十倍以上。這威力要貫穿殼盾是綽綽有餘了。

這次攻擊會造成多少非戰鬥人員的一般市民死亡呢。城內人口十萬人的一成或兩成。不,考慮到二次災害的話也許還會增加。真是貿然的攻擊。在國家間戰爭中當然應該事先發出對居民的避難勸告,但他們缺少這種人道思考。這是只有不帶人類感情的立體影像《塞克斯·馬其斯》上……(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