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在旋轉中迷失,就如同一個不分表裡的環

第十三卷 跳躍的不吉波普 迷失的莫比烏斯

舉例來說,騙子使用的技巧之一就是故意給對方一個猶豫的機會。如果說有兩種方式——一種是A,另一種是B——逼迫對方選擇哪個好的話,那麼就更容易引誘人,將對方拖下水,因為人們從一開始就沒有答覆說兩個選項都不選的機會。客人們思來想去,瞻前顧後,本以為自己是在因為利害得失而猶豫不決,但其實不管選擇哪個,結局都是遭受欺騙,客觀來看,這種猶豫是毫無意義的。甚至當你走進一家餐廳,正在糾結是該吃漢堡午餐還是牛排套餐的時候,你就已經決定要在這家店吃飯了,而在你猶豫不決的時候,就已經把最根本的事情拋諸腦後了。我們所謂的「猶豫」其實大部分都是這種情況,當我們自以為已經進行了充分研究的時候,實際上在此之前就已經對重要的事情做出了決定。如果此前已經做出了正確的決斷,那麼就不會有任何問題,但是我們的人生幾乎就是連續不斷的「那時候要是那樣的話就好了呀」,說什麼不會有任何問題完全就是在痴人說夢。


要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話,那麼就毫不猶豫,不就行了嗎?這怎麼可能呢。別扯淡了。人是不可能做到毫不猶豫的。嘛,雖然世上總有些人生高手,他們會說思考會產生猶豫,所以不要思考,要憑感性當機立斷,可讓人難辦的是,這些高手幾乎忘記了自己也曾經付出過巨大的努力,也遇到過五花八門的磨難,並且都已將之一一克服,這幫人只不過是把自己的「省略」說得簡直就像是不言自明的道理一樣,但是這些道理對於當下正陷入——以為「原來有兩條路啊」卻實際為時已晚的——這種境地的迷惘之人來說,並沒有多大幫助。「猶豫不決是種錯誤」——這句話是正確的,但也只是一句正確的廢話而已。在何處猶豫是錯的呢?該從哪裡開始猶豫才是對的呢?雖然我知道可供判斷的資料過多其實是有害的,但是到底應該在哪些地方運用這些資料,這一問題就已經讓我進退維谷、束手無策了。


眾所周知,對於所謂的莫比烏斯環,如果沿著帶子正中央畫一條線,如果沿著這個方向一直划下去的話,帶子的正反兩面便可以由這條線連接起來(譯註:即處於正中央的這條線可以在不穿過帶子邊緣的情況下連續不間斷地走完帶子的正反兩面),再沿著這條線縱向剪開的話,就會變成一個更大的環。只不過這個更大的環相較於之前的莫比烏斯環,帶子被扭轉的次數又增加了一次(譯註:莫比烏斯環可以由一個帶子被扭轉半圈之後再將其兩端粘在一起而製得,因此莫比烏斯環的扭轉度數可記作180°,而沿著莫比烏斯環的帶子中線縱向剪開,會形成一個……(内容加载失败!)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