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盡情染紅西方天際之後,夕陽才沒入位於多摩川上游那座平緩的綿延山峰後方。

一片藍紫色的透明帷幕飄向天邊。夏季的夕陽景緻總是讓人感到有點心酸。吹過堤防的微風已捎來下一個季節的氣味。

多摩川河床地上架起了一座巨大箭樓。高度約七公尺左右,在以木材及壁板組合而成的內側填滿了浸泡過油的稻草束。有將近數百名來自多摩川沿岸共同體的居民,齊聚在這座箭樓周遭。

人們的表情不帶任何快活色彩。隨處可見面露沉痛神情的民眾跟家族或朋友手牽手、肩靠肩地排排坐在一起。

與白河移民地的血戰落幕至今,已過了整整兩周時光。

今晚,是專為參加那場大戰而不幸葬身沙場的戰士們所舉辦的慰靈祭。

這塊河床地雖曾於初夏時分舉辦過一場熱熱鬧鬧的星夕祭,但到了夏季尾聲的現在,當時那股喧鬧氣氛的痕迹早已蕩然無存,只剩失去親朋好友的遺族們的悲痛心情沉澱於此。

等到晚霞為夜色所塗抹,星光彷佛銀沙一般灑落在河面上之際,只見調布新町町長高比良啟十舉起右手,點火引燃這座箭樓。

追悼的火柱直指星空。由烈火輪廓紛飛四散的無數黃薔薇色粒子彼此交纏,恰似跳著圓舞曲的妖精一樣飄向悲傷的黑夜。

送葬笛聲依偎著這團大火。纖細、高亢、飄渺的夢幻旋律化作清澈水流,環繞於弔唁行列的縫隙之間。或許是眼帘內側映出了不歸人的面容吧,只聞河床地的各個角落紛紛傳出傷心啜泣聲。

町役場的職員們從箭樓取出火苗,移轉至燈籠里的蠟燭上頭。構成燈籠表面的彩色和紙上,畫有用來告慰英靈的幻燈圖案。只要點燃蠟燭,朦朧色彩就會浮現於黑暗當中。蜂擁而至的民眾從職員們手中接過燈籠,把帶有故人回憶的物品、自己的頭髮,或是從附近摘來的野花放入其中,再相繼將燈籠提至多摩川的昏暗水面上放流。

僧侶們開始誦經超渡,數百盞燈籠帶著黃色、橙色、淡紅色的火光溶入波浪之中。這些即將消逝的色彩緩緩沿著河川飄向下游。逝者已矣,這項儀式宛如將瞬息萬變的生命過程,濃縮成這短暫片刻一般,既悲戚又絕美。

身穿一襲全新子鹿色軍服的由紀,將自己的頭髮放進接過手中的燈籠後,隨即走下先前為了進行護岸工程而設置的石砌階梯,從那邊伸長手臂、將燈籠擺至河面上放流。檸檬色燈籠輕輕搖晃,與其他色彩相互依偎,在漆黑水面上映照出自己的色彩,並緩緩流向前方的黑暗。

雙膝跪在石砌岸邊的由紀,定睛目送漸漸變小的檸檬色燈籠遠去。死去的戰友,以及自己殺死的敵軍,由紀為了這兩者獻上自己的髮絲。

一旁……(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