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第三十一卷 未來篇

等不及換日,媒體從八月四日下午就大舉湧向巳燒島。

目的當然是達也。

在巳燒島近海突然出現又突然消失,季節、場所、規模都異常的那些冰原,不只是國立氣象台,民間也觀測到了,但是平常肯定佔據頭版成為獨家新聞的這個奇特現象,完全沒有記者想查明真相。

電視、報紙與網路的新聞台,所有人將麥克風朝向達也展開攻勢,想要盡量取得聳動發言。

達也沒拒絕採訪,卻也不能完全回應媒體的要求。要是試著實現媒體的所有願望,他大概沒空用餐與睡眠吧。

其中也有記者採取挑釁態度,表示達也的行動無疑是恐攻,他的聲明是對國際社會的挑戰,以質疑的形式滔滔不絕進行自己的論述。不只挑釁達也,甚至有報社寫報導一口咬定他是罪犯,也有電視台在節目上抨擊他──這些公司所屬的媒體集團,從以前一直編寫各種將魔法師視為眼中釘的報導。

不過政府立刻斷言,無論依照國內法還是國際法,達也採取的都是合法行動,因此部分媒體的這些聲音不至於撼動輿論。

日本政府的迅速應對,令人質疑這是為了消除「國防軍為什麼沒處理打向日本領土的飛彈?該不會其實偵測不到飛彈吧?」之類的疑問與批判。

防衛省反駁說他們在超高音速飛彈發射的時間點就偵測到了,主張之所以「委託」達也迎擊飛彈,是依循政府和魔法協會簽訂的防衛協力相關備忘錄。

不少國民對此抱持「這是狡辯吧?」的印象,然而備忘錄本身是早就公開的東西,所以這份質疑沒成為太大的「聲音」。

不過,如果只有日本政府的發言,或許不會這麼影響輿論。發揮更大影響力的要素,恐怕是美國的軍事專家、外交評論家與國際法學者紛紛擁護達也。

在這個問題上,美國的智者比日本人更積極發言。被稱為美國專家的這些人,至少發表意見的人們都毫不例外拿出各種根據,主張達也攻擊比羅比詹基地以及殺害貝佐布拉佐夫(新蘇聯也否認貝佐布拉佐夫死亡)都是自衛且合法。

他們的熱心態度,足以令人臆測或許是白宮暗中牽線。

輿論多數站在肯定意見的題材,對於媒體來說沒什麼魅力。批判正是記者的存在意義──這個信念在二十一世紀末依然根深柢固。

事件發生短短三天後,媒體就一齊從巳燒島撤退,撲向新的新聞題材。


八月七日,後來命名為「巳燒島事變」的事件三天後。

北美利堅大陸合眾國國防部長連恩•史賓賽閃電來日。日美兩國以非常震驚的心態報導這個事件。

以第三次世界大戰為界線,美國總統不再出訪的現在,國務卿與國防部長訪外是USNA最高層級的外交。而且連恩•史賓賽是重量級政……(内容加载失败!)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