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話 隱館厄介,拒絕了(3/4)

第六卷 掟上今日子的婚姻屆

今日子小姐不容置疑地說。

嘴上說是思想實驗,但她應該已經有結論了。

「她之所以會對拒絕自己的厄介先生充滿攻擊性,與其說是氣昏頭,不如說『彷彿看到以前的自己,因而感到焦躁不安』才是真相──也就是說,圍井都市子小姐也曾經被別人示愛,而且採取了錯誤的拒絕方式。即便是這樣假設也不會產生矛盾吧?」

「錯誤的……圍井小姐拒絕別人嗎?」

「是的。」

所以才不希望厄介先生重複相同的錯誤──不希望錯誤成為模式。

今日子小姐如是說,指著我的胸膛──不,不是胸膛,而是寫在上頭的文章。

無論擷取哪一段都會令人臉紅的「愛的訊息」,今日子小姐此時此刻指著的是「要是被厄介先生討厭的話,我就活不下去了」那一句。

活不下去。

被討厭的話,就活不下去──被討厭的話。

「第二位男士跳樓自殺的原因,難道不是因為失戀嗎?」


4


說得極端一點,「因霸凌自殺」也算是某種既有的典型模式──如同發生命案時會懷疑第一個發現的人一般,如果是在學中的未成年人自殺,不管有沒有留下遺書,人們都會先懷疑原因是否為霸凌。

原來如此,而這種機械式的樣板思考,在大部分的情況下也或許都是正確的──但如果可以拿樣板來套,自然也會產生其他的可能性。

失戀不也是其中最模式化,最是隨處可見的自殺原因嗎──倘若跳樓自殺的不是小孩,倘若那孩子沒有霸凌的問題,「失戀」豈不是應該被第一個想到的標準動機嗎?

「因為被甩……嗎?難道不是一方不願意分手嗎?」

「從她對你暴跳如雷的態度來看,應該是沒有這個可能性。稱不上是交往的關係──假如是周圍的人瞎起鬨,拱他們成為一對小情侶的話,關係也就僅止於此。」

「……」

今日子小姐只說到這裡。

雖然只說到這裡,但只要說到這裡,接下來的不用說也能想像得出那絕對是個感覺糟透了的結論。

在班上被霸凌的男生,受到品學兼優的女生幫助,結果兩個人都成了被調侃的對象──女生沒把這些調侃當一回事,但男生卻當真了,將受到幫助的感念與青澀的愛戀混為一談。

可是女生的行為自始至終只是基於正義感,對男生並沒有那個意思,甚至是精神潔癖地以非常殘忍的方式,拒絕了男生的心意。

你對我的心意其實只是一場誤會。

說不定正經八百的女生還講起道理,合乎邏輯地否定了對方──如同我對她做的那樣。

事情的經過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總之被拒絕的男生受到了打擊,於是跳了下去。

從校舍的屋頂上跳了下去。

只是,那並不是因為失戀、生無可……(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