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話 掟上今日子的有誰得利(3/4)

第七卷 掟上今日子的家計簿

當然,前提是他們其中一人,抑或兩人都不是兇手的話。

「只不過,雖說沒有主動要求,但如果警方負擔了其他兩組人的留宿費用,也不能不負擔他們的份。要說有誰得利,最可疑的就是這對老夫婦了吧?雖然是反向思考,相對之下,他們可以說是最大的受益者。」

「嗯……沒有損失就等於獲益的思考邏輯,果然還是很牽強……因為光是在法治國家犯下殺人這等重罪的那一刻,就已經蒙受了不堪設想的巨大損失了吧?要是沒有足以彌補如此損失的利益,也很難認定他們是最有力的嫌犯。」

是啊,世上應該沒有什麼利益是能夠與人命相抵的──今日子小姐一臉憂傷地說道。

御簾野警部真希望她不要再繼續補充這般正論直言,因為那隻會使得正在以「人命有價」為前提進行推論的自己心中徒增罪惡感。

「最少也要有些當事人認為足以彌補損失的利益在其中。得失相抵還有點小賺的感覺。」

「我認為殺人得利的情況其實並不多見呢……尤其在封閉空間里更是少之又少。」

回歸最基本,在暴風雪山莊里殺人本身就不合理,要說是自取滅亡的行為也不為過──為何非得要在自己擺脫不了嫌疑的情況下犯罪呢?

推理小說與現實的落差。

正常人應該會千方百計地避免自己的名字出現在登場人物表──正所謂的嫌犯名單上。

只要神智夠清醒,誰都不會在風雪大到連外出都有困難的夜裡殺人。

不過,如果說會起心動念想殺人,就已經是無法辨別判斷利弊得失──要假設兇手具備正常的精神狀態或判斷力恐怕也是枉然。

「封閉空間……因為意料之外的惡劣天氣造成的心理壓力,遷怒毆打獨自旅行的女性……」

今日子小姐說著大概就連她自己也認為不可能的假設──說出口,或許就會有新發現也說不定──算是她「試了再說」的風格吧。今日子小姐從不怕犯錯或失敗──因為反正都會忘記。

然而,說到「遷怒」,這才是對誰都沒有好處,似乎是與「有誰得利Cuibono」相反的概念──真是如此,不就等於隨機殺人了嗎。

(真是不可思議,平時我們都鼓勵大家要平等待人,但卻又在此賦予「隨機」這種一視同仁的字眼負面意義……)

「如果是失去理智到無法自制的嫌犯,一旦接受偵訊馬上就會露餡的。可是提到隨機──誰都好,是嗎?」

今日子小姐頓了頓,又接著嚴肅地說。

「或許,我們可以假定昨晚住在民宿里的十一個人之中,死者最容易殺害的一個。」

她對這個可能性究竟是有幾分認真,御簾野警部無從揣測。

「如此一來,就不需要動機了。只是因為死者看起來很……(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