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2/4)

之後過了不久,我便去找鷺森老師,請她推測兇手的作案心理。她先前是犯罪心理學專家,在全校已是人盡皆知——這全賴班主任澤田老師到處吹噓。相信她也不是存心的,純粹和學生們關係熟而已。


她又點了一根,猛地吸一口,宣洩般吐了一口煙。


沒有意義,老師喃喃道。


這不是在對我說,而是在叩問自己。


「這個案子,我也搞不懂。」


「不會吧?我聽說老師讀大學時,仗著專業知識,經常裝偵探去破案的。」


「切,澤田這大嘴巴。」


她把煙塞進空罐,在椅子上往前挪了挪身子,大大地伸了個懶腰:


「……犯罪心理學在一定程度上管用,像這種案件就不行了。」


「這種?」


她瞥了我一眼,又翹起了二郎腿:


「有一次,有人報警說地鐵站里某扇門傳出了臭味。」


「……?」


她不著邊際地講起了故事。見我一臉疑惑,老師擺了擺手,示意我聽下去。


「門裡有個通往地下的螺旋樓梯,走下去一看,發現一堆失蹤者的頭顱圍了個圈。」


「頭顱……?」


「臉上的皮被切下來,又被貼回去,弄成了各種各樣的表情。兇手就坐在一旁的桌子上。他是地鐵職工,見到警察還滿臉笑容,上手銬也不反抗。」


她挑釁地盯著我:


「請問,兇手的作案動機是?」


「……不懂。」


疑點太多,我無法下判斷。


為何頭要擺起來。


為何要圍成一個圈。


為何要切皮做表情。


為何兇手不抵抗。


「多虧那兇手配合,一五一十全都說了出來,案子很快就被偵破了。只是,作案動機遲遲無法確認。」


「為什麼?兇手不是全交代了嗎?」


老師眯起了眼,似乎陷入了回憶:


「是交代了,還答得很積極。」


「那怎麼會不知道呢?為什麼頭要擺起來,問一下兇手不就好了。」


「因為這樣比較自然。」


自然?


「他就是這麼回答的。」


我頓時啞口無言,她像是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地說了起來:


「為什麼擺成一個圈,是因為圓圈象徵著友誼。為什麼弄成各種各樣的表情,是因為感情充沛才容易獲得幸福。最開始為什麼要殺人,是因為——穿過了門。」


「這真是——」


瘋了——正要說出口,我又咽了下去。


「他說有問題的人不是自己,是我們。」


我這才發現,老師是在說她的親身經歷。


作為一名犯罪心理學專家。


她真的在這名兇手面前,問過同樣的問題。


「無論怎麼問,我都弄不明白。」


「………………」


不明白。


人總是下意識地以為,自己所感受的,別人也能一樣感受到。


以為自己所見到的,別人也能一樣見到。


以……(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