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話 作家與同期與對手宣言

Day.2 漫改途中,天才亦會遭受挫折

在距離所居住的小鎮四站。

走下電車,我甩著空蕩蕩的雙手走在月台上。

陽光是不是弄錯了什麼,如同夏日般炫目,直勾勾地傾下而下。時間還是五月。真希望它能確認一下日曆再出門。

我將春天穿的開衫的袖子挽到胳膊肘。

車站後的商店街一路向前延伸,走進拱廊後日照被遮擋,我才感到少許的涼快,也不再感覺空氣粘附於喉嚨,而是順暢地流進了肺里。

明明是工作日的中午,這裡卻十分擁擠。

若是換做我的故鄉、九州的鄉下,這副光景怕是幾年也難見到。想必在此之後,過疏化也仍會加重吧。(譯註:過疏化簡單來說就是人口從鄉村往城市流動而造成的區域性人口過於稀疏問題)

在回家路上經常光顧的鯛魚燒店也好,第一次買小說的書店也罷。為了受女生歡迎而打算學吉他、本以為拿出壓歲錢就能買把不錯的結果卻被價格嚇到,最後空手而歸的樂器店也。

用母親的話說,好像全都關門大吉了。

還在苟延殘喘的就只有居酒屋和大叔們才會去的小吃店了。

那種悲寂的說法往我心中吹進一股寒冷而又乾燥的風。就好像冬天的寒冷,或者可以用「荒涼」形容吧。明明皮膚被曬得滋滋冒油,我卻不由得抱住了身體。

像我這種鄉下出生的人,或許意外地愛著那邊的一切。想到這,我笑了。拋棄了鄉下的人居然會愛著那邊。

真是,夠好笑的呢。

在那片土地上生活了十八年。

人生的大半。

在那之後又在東京生活了十年。我想,我多半是不會回到那個生我養我的小鎮了。

而且,不光是我。

許多年輕人也正在不斷地離開。

就像慢性死亡一樣。

被養育成人的我、我們,正一點點地絞緊故鄉的脖子將其扼殺,在不知不覺之中。

「不過,就是這麼回事吧」

我下意識地說道。

並沒有想傾訴給誰聽。

只是,我只是單純地將其化作語言吐露了出來。

不這樣的話,我感覺自己就不會去好好面對這份心情。

「這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

那會,我才十六七歲,還是個對世界一無所知的小鬼。走出小鎮是我朝思暮想的事情。這個想法近乎於強迫症般。我覺得那裡什麼都沒有,所以,我想去看更多的東西、人也好、世界也好,想去看看滿溢著事物的遠方。

接著,願望實現,考上大學的我來到了東京。

下飛機坐巴士和電車,整整四個小時。

回首過往,從高中生那會算起,我覺得自己已經走了一段很長的路。與那段日子相比,四小時根本不算什麼。而且之後的日子也只會更沉、更深、更濃。

就在我這麼思考的時候,背後有人朝我搭話了。

「穂積?」

回頭看去,站在那裡的是我的同期,音中海未。

與我不……(内容加载失败!)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