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名喚阿富汗的地獄

第三卷

阿富汗內戰,由於志願聯軍介入而以北部同盟的勝利告終,到這裡還算好。

問題是在那之後,由於統治機構的稚嫩以及對美國的反感之情,再加上巴基斯坦來的義勇軍,以阿富汗南部為據點,武裝勢力開始了反攻。

另一方面,將武裝勢力從首都驅逐出去的美軍面向下一個目標伊拉克重組了戰力,而負責阿富汗治安的則是由志願聯軍出資,聯合國建立的臨時統治機構進行了承認的PMC。構成該PMC中心的是俄羅斯、北日本、印度出身的原軍人們,俄羅斯和北日本的人是為了吃飯,印度人參加則是因為克什米爾問題兼有對國會大廈恐怖襲擊復仇的因素。

但是,在美軍表明將留下航空戰鬥力而其餘部隊則從阿富汗撤退的意向後,以被排除在設立新阿富汗政府過程之外的阿富汗最大的民族,曾是武裝勢力母體的普什圖人為中心,阿富汗南部叛亂四起。與此同時,從鄰國巴基斯坦有義勇兵流入,展示出欲奪回首都的動向。

這對於PMC方面來說是已經預想到的,或者說是故意引誘他們做出來的動作。特別是印度人傭兵不愧是原印度軍出身,完全不在意阿富汗的情況,而俄國人也因為過去的恩怨而高興地協助起了本次復仇。

後來被稱為「坎大哈屠殺」的,在阿富汗南部地區全面使用化學武器及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行為,就是在這樣的局勢下展開的。

當然,國際社會對此在形式上進行了譴責,但這一非難也因為媒體在不斷報道著坍塌的雙子塔,和因炭疽菌而陷入恐慌的美國的混亂情況,而只得到了彼此彼此程度的同情,這一悲劇得到了默許。

由於毒氣以及集束彈頭的無差別攻擊,正式發表出的包括民間人士在內的死亡人數達到了30萬人。而且,這個悲劇的滑稽之處,就在於無論對誰來說都這是被正當化的。

美國雖然表面上譴責並不是由本國士兵進行的這場屠殺,但作為同時多發恐怖事件的復仇,美國國民卻在為此而喝彩。過去在阿富汗吃了不少苦頭的俄羅斯,和最近在恐怖活動中吃了不少苦頭的印度也差不多。

阿富汗臨時政府中少數民族占多數派,他們試圖通過利用最大民族的普什圖人受到損害的事情,而使政府內部的勢力爭奪變得更加有利於自身。連作為受害者的普什圖人都在宣揚受害者的身份,希望得到伊斯蘭聖戰士們的支援。因居住著很多普什圖人而苦惱於如何處置國內激進派的巴基斯坦,欣然將他們作為義勇兵送往阿富汗,以此來加強對國內的控制。

然後,作為美國下一個目標的伊拉克,看到這一暴行,下定決心必須要擁有足以對抗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開始為確保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行動。……(内容加载失败!)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