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2/2)

「我不是說他像年輕時代的千曳老師,因為千曳老師年輕時候的氣質和現在應該會差滿多的吧。我的意思是說:如果讓現在的千曳老師直接年輕二十歲,看起來的感覺應該會跟賢木先生有點像吧。賢木先生要是戴上眼鏡,兩個人看起來搞不好還會更像。」

「——是這樣嗎?」

「這個叫賢木的男人沒住在比良冢家嗎?」

「沒。」見崎鳴回答,並從我手中拿回照片。

「這個賢木先生啊,他一個人住在『湖畔宅邸』……」

她將照片放到圓桌的邊邊,猶豫片刻後再次拿起素描本,翻到靠中段的頁面要我看:「就是這裡。」那一頁畫著——

某棟建築物。

只是張鉛筆素描,不過她展現出的畫功遠超過國中生水準。

那棟宅邸建在森林(或樹林)外緣,看起來又大又氣派——至少素描給人的感覺是這樣啦。這就是見崎鳴剛剛說的「湖畔宅邸」嗎?

它是兩層樓高的西洋風建築,外牆上貼的木板應該就是所謂的雨淋板吧。窗戶基本上都是縱向長方形上推窗,屋頂不是懸山頂,而是由兩種斜度的木板接合而成。靠近地面的位置也開了幾扇並排的小窗……

「下一頁畫的也是同一棟大宅的素描。」

聽她這麼一說,我便翻到下一頁看看。

她畫的是另一個觀看角度下的宅邸。二樓的窗戶和其他地方很不一樣,特色鮮明——形狀像是斜斜切開橢圓形所得的下半部圖案,左右對稱,看起來簡直像是「房屋的雙眸」。

「似乎有點像艾米堤維爾之家呢。」我不小心吐露出這樣的感想。

見崎鳴歪頭問我:「那是啥啊?」

「你沒看過電影《陰宅》嗎?裡頭有棟房子就叫那名字。」

而且是鬧鬼鬧超凶的鬼屋呢。

「我沒聽過。」見崎鳴的頭輕輕側點,乾脆俐落地回答。

4

「呃,這是在去年夏天畫的?」

畫的右下角寫著「1997/8」,字跡潦草。

「去年我們家又去了一趟別墅,時間跟前年差不多。我在散步途中發現這棟房子……就突然想把它畫下來。」

見崎鳴沉靜地合上素描本。

「結果那碰巧正是賢木先生的家。」

「你去年也見到那個……賢木先生了嗎?」

「碰過幾次面。」

「是在畫那張圖的時候?」

「畫圖期間碰過面……不過去年第一次見面是在海邊。」

「海?你剛剛不是說『湖畔宅邸』嗎?」

「啊,你說得對,那是湖……與其說是湖,不如把它想成池子吧,因為並沒有大到哪裡去。」

見崎鳴迅速眯起右眼。

「那附近確實有海。從海岸出發穿過樹林,走一段路之後就會來到池邊。它叫水無月湖……啊,搞半天還是湖嘛。」

我完全沒有那一帶的地理概念,就算聽她這樣說明也不會有恍……(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