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導讀/曲辰比煙火更燦爛·比永遠更遠

全一冊

作為一個小說家,乙一,註定成為一則傳奇。

本名安達寬高的他,於十七歲的秀逸之年以〈夏天·煙火·我的屍體〉出道,隨即獲得諸如小野不由美、我孫子武丸、法月綸太郎、栗本薰等名家的一致好評,其作品同樣在許多票選排行榜及文學賞中佔有一席之地〔注1〕。

但僅只這樣並不足以成就其傳奇地位,或許我們還是得回到乙一的小說上,才能知道他迅速成為日本新生代小說家中佼佼者的理由。

在其處女作中,講述一個九歲的女孩殺害了童年玩伴,之後與哥哥展開一連串藏匿屍體掩藏罪行的冒險。透過死去小孩的靈魂視角,賦予此篇小說前所未有的新意,更讓小說中的恐怖氣氛不止於書中兄妹倆與其他人的捉迷藏,還蔓延到書中角色與讀者之間的對決中,在成熟富節奏的文句中堆疊出結局那令人驚愕又滿足的奇特景象。

當大家擔心這篇極為特出的作品不過是曇花一現的同時,乙一之後的小說陸續發表了,更讓小野不由美在《夏天》一書的解說中說出「不是僥倖。那不是新手在無意識中書寫,偶然迎頭碰上的全壘打。我認為這個作者的心中確實存在著『應當如此』的理想型」這樣的讚美之詞。

之後的乙一很快席捲大眾的目光,不但在恐怖驚悚小說中展現出驚人的才華,巧妙翻攪人類黑暗心靈湧現出的真實幻境,也寫出一篇篇如讚歌般清新節制、凝視希望的青春小說。於是從此之後,就有人用「黑乙一」、「白乙一」來稱呼乙一,以區別其大相徑庭的寫作風格。

不過,將乙一的寫作路線區分為黑白兩面,似乎就會任意地將目光投射向遠方,而忽略他小說中黑白邊界模糊的部分,進而產生對作品的錯誤理解,與其任意採用二分法,不如把注意力放在小說的核心出發點——也就是「人」——之上。

乙一筆下的小說人物,往往都有很明顯的「拒社會性」,不管在青春小說或恐怖小說都一樣,每個主角與世界的關係都好像隔著張半折射的薄膜一般,往往由外往內看不出什麼異狀,角色們卻是看到扭曲、變形、不適合自己生存的世界。在這張狂世界的映襯下,半映上去的自己身影便顯得卑微而不可直視了。

這隔膜與角色之間的斷層,並不是「適應不良」或「情感障礙」就能交代過去的,該說是更為深入內在,從根柢上與世界缺乏溝通能力的痛苦。這種與社會的阻絕性,為乙一的小說找到基本調性,文字並不能說冷漠,卻呈現出一種由玻璃與鋼鐵組成的世界:冷調、壓抑,只是在玻璃中透出來的,究竟是陽光還是更深的黑暗的差別。《暗黑童話》一書的開端就是最佳的……(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