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紫兒(2/3)

全一冊

  無限深情屬此花。


常恐夜風將此花吹散也。」手筆之秀美,自不必說。只此小巧的包封,在這老年人看來也覺得香艷綺麗,令人目眩。老尼姑收到了這封信,甚是狼狽,不知如何答覆才好。終於寫了回信:「前日偶爾談及之事,我等視為一時戲言。今蒙特地賜書,教人無可答覆。外孫女年齡幼稚,連《難波津之歌》也還寫不端正,其實難於奉命。況且:

㊟ 昔日日本兒童習字之初,必書《難波津之歌》。歌云:「遼闊難波津,寂寞冬眠花;和煦陽春玉,香艷滿枝枒。」難波津是古地名,今大阪。


  山風多厲櫻易散,

  片刻留情不足憑。


這一點教人擔心。」僧都的回信,旨趣與老尼姑大致相同。源氏公子好生不樂。


過了兩三天,公子召見惟光,吩咐道:「那邊有一個人,叫做少納言乳母的,你去找她,同她詳細談談。」惟光心中想道:「我這主子在女人上面的用心,真是無孔不入啊!連這無知無識的黃毛丫頭也不肯放過。」他回想那天傍晚隱約看到的那女孩的模樣,心裡覺得好笑。便帶了公子的信去見那僧都。僧都蒙公子特地賜書,心甚感激。惟光便提出要求,和少納言乳母會了面。他把公子的意思,以及自己所看到的大體情況,詳詳細細地告訴了這乳母。惟光原是個能言善辯之人,這番話說得頭頭是道。但是老尼姑那裡的人都想:姑娘實在是個毫不懂事的小孩,源氏公子為什麼對她用心呢?大家覺得奇怪。源氏公子的信寫得非常誠懇,其中說道:「她那稚拙的習字,我也想看看。」照例另附一張打成結的小紙,上面寫道:


 相思情海深千尺,

  卻恨蓬山隔萬重。


老尼姑的答詩是:


 明知他日終須悔,

  不惜今朝再三辭。


惟光帶了回信,如實復告源氏公子:「且待老尼姑病癒,遷回京邸之後,再行奉復。」源氏公子心中悵惘。


卻說那藤壺妃子身患小恙,暫時出宮,回三條娘家休養。源氏公子看見父皇為此憂愁嘆息,深感不安。但一方面又頗想乘此良機,與藤壺妃子相會。因此神思恍惚,各戀人處都無心去訪。無論在宮中或在二條院私邸,總是晝間悶悶不樂,沉思夢想,夜間則催促王命婦,要她想辦法。王命婦用盡千方百計,竟不顧一切地把兩人拉攏了。此次幽會真同做夢一樣,心情好生凄楚!藤壺妃子回想以前那樁傷心之事,覺得抱恨終天,早已決心誓不再犯;豈料如今又遭此厄,思想起來,好不愁悶!但此人生性溫柔敦厚,靦腆多情。雖然傷心飲恨,其高貴之相終非常人可比。源氏公子想道:「此人身上何以毫無……(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