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楊桐(3/3)

全一冊

這正是催人哀思的時節,這位尚侍想必是情不自禁,故爾不顧一切,偷偷地寫這首詩派人送來,此心深可憐愛。源氏大將便教這送信使者稍稍等待,命侍女打開安放中國紙的櫥來,選取一張特等貢紙,又仔細挑選精緻的筆墨,鄭重其事地寫回信,神情甚是艷雅。左右侍女見此模樣,互相牽衣使眼,悄悄地問:「到底是寫給哪一位的?」源氏大將寫道:「即使疊上蕪函,終是無補於事。為此深自懲戒,已覺心灰意懶。正擬獨任其愁,豈意忽接來書。


  莫將惜別傷離淚,

  看做尋常秋雨霖!


但得兩心相通,即使凝望長空,亦可忘憂遣懷。」信中詳訴衷情,不可盡記。


諸如此例,來信訴怨的女子,不計其數。源氏大將只報以纏綿悱惻的複音,並不十分動心。


且說藤壺皇后發心在桐壺院周年忌辰之後舉辦一次法會,請高僧講演《法華經》八卷,目下正操心做種種準備。國忌是十一月初一,是日天上降下一片大雪。源氏大將賦詩寄藤壺皇后:


 訣別於今周歲月,

  何時再見眼中人?


今日是萬民舉哀之日,藤壺皇后立刻答他一首詩:


 苟延殘命多愁苦,

  今日痴心慕往年。


寫得並不特別用心,但源氏大將看了覺得異常高雅優美,想是心理作用之故。她的書體並不特異,也不時髦,然而自有與眾不同的優點。源氏大將今天屏除了一切戀情,只是跟著融雪的水滴一同流淚,專心誦經禮佛。


十二月十日過後,藤壺皇后的《法華經》八卷開講。這法會異常莊嚴。分四日講演,每日所用經卷,裝潢精美無比:玉軸、綾裱都很講究,連包經卷的竹席上的裝飾,其精緻也世無其類。原來這藤壺皇后即使對日常細小物事,亦必裝飾得異常精美。像今天的大事,當然更加鄭重其事了。佛像上的裝飾以及香花桌上的桌布等,令人誤認為西方極樂世界。第一天是追薦先帝,第二天是為母后祈冥福,第三天是追薦桐壺院。這一天所講的是《法華經》第五卷,最為重要。公卿大夫等顧不得右大臣嫌忌,大家一齊參與聽講。這一天的講師,也選請道行特別卓越的高僧。開講之初,誦唱「採薪及果蓏,汲水供佛勤。我因此功德,知解《法華經》。」雖然同是這幾句,今天卻誦得特別莊嚴。諸親王等奉獻各種供養物。其中源氏大將的供養物用意特別精深,迥非別人可比。作者屢次用同類的讚詞來褒美源氏大將,實因每次拜見此人,總覺比前次越發優越,故不得不如此耳。

㊟ 此先帝是藤壺之父,是桐壺院前一代天皇。

㊟ 此古歌乃大僧正行基所作,見《拾遺集》。

……(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