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蓬生

全一冊

㊟ 本回與前回同一時期,是寫源氏二十八歲至二十九歲四月之事。



源氏公子謫居須磨,茹苦含辛的期間,在京都也有不少女人惦念他,為他憂傷悲嘆。其中境況優裕的人,則別無痛苦,專為戀情而愁恨。例如二條院的紫姬,生活富足,不時可以和旅居的公子互通音問。又可替他製備失官後暫用的無紋服裝,按時按節派人送去,聊以慰藉相思之苦。然而還有許多人,外人並不知道她們是公子的情侶,公子離京之時她們也只能像陌路人一般旁觀,心中卻痛苦不堪。


常陸親王家的小姐末摘花正是其中之一人。自從父王死後,她就成了無依無靠的孤苦之身,生涯甚是凄涼。後來想不到結識了源氏公子,蒙他源源不絕地周濟照拂。在尊榮富厚的公子看來,這算不得一回事,只是小小情意。但在貧困的末摘花看來,就好比大空中的繁星映在一隻水盆里,只覺光彩甚多,從此可以安樂度日了。不料正在此時,公子忽遭大難,憂生厭世,心緒繚亂,除了情緣特別深厚之人以外,一概都已忘卻。遠赴須磨之後,亦複音信全無。末摘花多年受恩之餘,暫時之間還可啼啼哭哭地苦度光陰,但年月漸久,生涯便潦倒了。幾個老年侍女都悲憤愁嘆,相與告道:「可憐呵,真是前世不修今世苦!年來忽然交運,竟像神佛出現,承蒙大慈大悲源氏公子的照拂,我等正在慶幸她能獲如此福報哩。為官含冤受罪,原是世間常有之事。但我們這位小姐別無依靠,這光景真可悲啊!」在從前孤苦伶仃的年代,雖然寒酸無比,過慣了也便因循度日。但在略嘗幸福滋味之後再遭貧困,反而覺得痛苦不堪了。因此侍女等都悲嘆。當年多少有所用心而自然而然地圍集在她身邊的侍女,此時也都逐漸散去。無家可歸的侍女中,有的患病而死。日月既久,上下人數竟寥若晨星了。


本已荒蕪的宮邸,現在漸漸變成了狐狸的居處。陰森可怕的老樹上,朝朝暮暮都有鴟梟的啼聲,大家已經聽慣。人來人往熱鬧之時,此等不祥之物大都隱形匿跡。現在則樹精等怪異之物得其所哉,都漸漸現形。可驚可怖之事,不勝枚舉。因此殘留在此的寥寥無幾的侍僕,也都覺得不堪久居。


當時有些地方官之類的人,想在京中物色饒有風趣的邸宅,看中了這宮邸內的參天古木,便央人介紹,來問此邸宅肯否出賣。侍女們聽到了,都向小姐勸說:「據我們看來,不如就此賣掉,遷居到不似這般可怕的宅子里。長此下去,我們這些留下來伺候您的人也難於忍受了。」末摘花流淚答道:「哎呀,你們這話好忍心呵!出賣祖居,教人聽見了豈……(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