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賽畫

全一冊

㊟ 本回寫源氏三十一歲春天之事。



六條妃子的女兒前齋宮入宮之事,藤壺母后甚為關心,常常催促,盼望早日成就。源氏內大臣呢,為了前齋宮沒有體貼入微的保護人,不免替她擔心。以前本想迎接她到二條院,但恐朱雀院見怪,就打消了這念頭。他表面上裝作不知,實際上安排入宮一切事宜,像父母一樣操心。


朱雀院聞前齋宮將入宮為冷泉帝女御,心中十分惋惜。但深恐外人說長道短,絕不和她通信。只是到了入宮那一天,遣使致送許多名貴禮品到六條宮邸中去。其中有華麗無比的衣服,有世間難得的梳具箱、假髮箱、香壺箱,還有種種名香,就中熏衣香尤為希罕,乃精工調製之珍品,百步之外亦能聞得香氣。大約預料源氏內大臣會看到這些禮品,所以早就用心準備,故意裝潢得特別觸目。正好源氏內大臣來了,侍女長就將此事奉告,並請觀看禮品。源氏內大臣一看梳具箱的箱蓋,便覺精美絕倫,可知是名貴物品。在一個裝櫛的小盒的盒蓋上裝飾著沉香木做的花朵,但見那上面題著一首詩:

㊟ 原文為「插櫛」,插在頭上作裝飾品用的一種梳子。


 昔年加櫛送君時,曾祝君行『勿再回』。

  豈是神明聞此語,故教聚首永無期?


源氏內大臣看了這首詩,深為感動,覺得這件事實在太對不起朱雀院了。他回想自己在情場上固執的性情,越發覺得深可憐憫。心想:「朱雀院自從齋宮下伊勢之日起,即寄與相思。好容易挨過多年,盼到齋宮歸京,方謂得遂初志,豈料又遭此變,其傷心蓋可想見。何況他現已讓位,閑居靜處,未免妒羨世事。若教我身處其境,定然心情鬱勃。」如此想來,便覺對他十分抱歉。深悔自己何必多此一舉,害得別人悲傷懊惱。他對朱雀院,雖然以前一度覺得可恨,但另一方面又覺得可親。因此心緒紛亂,一時茫然若失。


後來他教侍女長傳話給前齋宮說:「那麼這首詩如何回答呢?大概還有信吧,寫的是什麼?」前齋宮認為有所不便,沒有把信給他看。她心中懊惱,很不高興作復。眾侍女勸道:「若不作復,太不知情,而且對不起朱雀爺。」源氏內大臣聽見了,也說:「不作復的確不好。略微表示一點,也就算了。」前齋宮覺得很難為情。她回想昔年下伊勢時情狀,記得朱雀院容貌十分清秀,為了惜別而傷心飲泣。那時她年紀還小,童心中無端地覺得戀戀不捨。往事如在目前,深為感慨,不禁回想起亡母六條妃子在世時種種情狀來。她只答覆了一首短詩:


 當年告別親聆旨,

  今日回思特地悲。


犒賞了來使種種……(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