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全一冊

電影阿甘正傳說:「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會吃到什麼口味。

電影總是裝了很多經典名言,試圖教導我們應該用更寬大的眼睛看待人生,等待成為我們的座右銘。

但我們只是表面讚揚這些句子的蕩氣迴腸、雋永意長,卻只能以一種方式真正的擁抱它:豪爽地將自己的人生換作籌碼,愉快地推向上帝。

我們的心可以尖似鐵,又保持隨時接受意外著陸的柔軟。

一九九九年底,雜書看超多的我,順利通過了清大社會學研究的筆試。

到了口試關卡,需要一篇「社會學相關的作品」給教授們審閱,但我之前念的是管理科學,不是社會學系本科,所以在準備口試作品上遇到了困難。

怎辦?我想了又想,與其含糊地寫篇不上不下的短論文,不如來寫點有趣的東西。沒錯,社會學所的教授們,不該都是很聰明、很風趣的嗎?

於是我寫了生平第一篇小說──號稱具有社會學意義的《恐懼炸彈》前六章,充抵學術論文。這篇小說內容敘述一個大學生一早醒來,發覺周遭環境的聲音、語言、文字等所有象徵符號都失去原有的意義,文字變成扭曲的小蟲,聲音變成不規則的噪音,該大學生於是在無窮迴圈的焦慮中,重新確認符號歸屬的可能。是篇有伊藤潤二氣味的恐怖科幻小說。

我越寫越有心得、不能自拔,還在資料上附註了這是一系列具有社會學意識的故事,叫都市恐怖病,還洋洋洒洒寫了六個月定創作的小說名稱,與未來三年的出版計畫。

到了口試當天,教授們卻摸不著頭緒,一個個給我竊笑。不知道是感受到《恐懼炸彈》小說里的幽默,還是那天身上長了跳蚤。

「柯同學,你交這幾頁小說是認真的嗎?」一位教授若有所思的看著我。

「超好看的啦!這個小說雖然還沒寫完,但已經可以看出社會學意義的潛質,我發覺在小說創作中實踐社會學,真的很有意思……」我滔滔不絕地解釋。

「等等,你羅列了很多出版計畫,請問你之前有相關經驗嗎?」胖教授質疑。

「沒有。但我的人生座右銘是:If you risk nothing then you risk anything.如果你一點危險也不冒,你就是在冒失一切的危險。」我自信滿滿豎起大拇指。

「所以呢?」教授翹起腿。

「我覺得只要我不放棄小說創作的理想,出版計畫遲早都會付諸實現。」我笑笑。

於是,我落榜了。

有很多年,我再也想不起那一句座右銘的全文。

電話中。

「所以,你要去當兵啰?」沈佳儀。

「不,我有更重要的東西,一定……(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