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 然後,漫長的歲月……

Web版

自那以來,經過了漫長的時光……

……具體來說,是一個月左右。

山野港蓋起了爲輸入做僞裝用的小倉庫,鎮上也爲洋裁事業建立了工作室。

洋裁工作室也兼作新人培訓所。

一開始不會用高價的絹,而是用便宜的棉布來練習。

在練習成果中,應該會有失敗作和不良品——總之就是沒法上市的東西——這些就便宜賣給領民,或者拿去王者捐給孤兒院和流浪兒。

但是,那些不良品的來源要極度保密。

要是讓人知道那些劣質產品是我們領地製作的,說不定會給將來我們的品牌抹黑,那可就傷腦筋了。

在這裡培訓的,不是爲紳士和貴婦人製作大衣、套裝等的「裁縫師」,而是主要爲貴婦人製作正裝等衣物的「女裝工具」。

裁縫師方面,我準備等到將來有餘力時再作打算。

工作室目前還只是建築物,徒有四壁。

店長正在開拓棉、麻、絹的進貨渠道。

也不是說要店長關掉現在的店,來這邊進行指導。

她仍舊在現在的店裡工作,在此基礎上,我會來找她商量各種事情,請她針對設計和縫製作些指導,僅此而已。

畢竟她只覺得這裡是「地球的發展中國家」。

然後我再將說明書和口頭指導帶回那邊,偶爾也會把我們的縫製人員帶來店長這裡,通過我的翻譯直接接受指導……

就像以前給愛黛蕾特量尺寸的時候一樣,順利地掩飾過去……

並且,不時地把店長用日本技術製作的禮服拿過來,當作超高級品,這樣我們領地產的禮服也更容易品牌化……應該吧。

養蠶就作爲一項長期事業,慢慢進行即可。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即便店長是洋裁方面的專家,對養蠶應該也沒有太多了解。

就算知曉絲綢的歷史,也不會有經驗性的現場知識,例如解決蠶的疾病、食慾不振的方法,溫度和濕度的管理,什麽樣的桑葉會讓蠶覺得美味,等等。

這些知識就算查閱相關書籍也未必能獲得。

這些事情只能向有經驗的人請教了……

不過,這也是絹製品的銷售排上日程之後的事了。

製品的銷路都沒有確立,把手伸太長也沒用。

短期內先直接進口,再逐步進展爲用生絲——主要從中國、印度、巴西等國買入——製作編織品的階段。

至於養蠶,還要等到遙遠的將來。

現在用機械進行的乾燥、貯繭、選繭、煮繭、繅絲、復搖等步驟,都要具備溫濕度調節、力度調節等各種專業技術才做得來。

要在沒有空調、鍋爐、檢查用照明器具、自動繅絲機等設備的世界再現這些步驟,可以說是極度困難。

……不對,以前的人也沒有那些機械,但還是做到了啊。

而且這個世界也有絹,應該也有人在做這一行……(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