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2/2)

全一冊

村民們問榮獲好幾枚勳章的謝拉菲瑪和伊麗娜關於戰爭的體驗時,要聽的也只是這個故事。

因此既不會提到蘇聯士兵在德國的燒殺擄掠,也沒有人會想到這個問題。

至於對女性的暴行,戰後沒多久,所有的高級將校都表現出大同小異的反應。亦即認同那是犯罪行為,也會進行取締及懲罰,但從沒認真當回事處理。

因此戰爭剛結束時,紅軍士兵的性犯罪非常誇張,即使在性犯罪告一段落的佔領地,也蔓延著像珊朵拉────戰後完全不知她的去向────過去那樣,分不清是兩情相悅還是迫於無奈的混亂關係。

忘了是誰說過,這其實也正中德國人的下懷。來自「野蠻的亞洲」的斯拉夫人侵犯德國女人的行為等同於德國受到的屈辱,給了德國當初發動戰爭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與英國帶來的空襲放在一起,立刻讓德國的普羅大眾產生被害意識,認同如今已劃清界線的「納粹德國」所描繪的故事「我們善良的德國人」是被害人的表象。

而且德國在重回國際社會的過程中,學會了絕口不提自己受到的空襲與暴行。而是向被屠殺的猶太人表示哀悼及懺悔之意,在心裡消化自己受到的傷害,藉此取回自己的尊嚴。

德國在他們口中的「加害」行為就只有屠殺猶太人,而不是國防軍在東歐的屠殺,更不是對蘇聯女性的暴行。

不管是蘇聯還是德國,戰爭時遭受過性侵犯的被害者也全都對此噤口不言。

之所以產生這個結果,無非是因為蘇聯和德國的社會風氣,引導性犯罪的被害人避談被害的過程及身為女性在精神上承受了多大的苦痛。

德意志國防軍對蘇聯女性的性暴力、蘇聯軍人對德國女性的性暴力都在彼此諱莫如深的情況下,避開了互相指責的結局,簡直就像某種交換條件。

驕傲的英雄故事。美好的祖國故事。

沉痛的悲劇故事。可怕的獨裁故事。

無論是哪一種故事,無論在蘇聯還是德國,這些都是男人的故事。

故事中的士兵一定是男人。

儘管如此……謝拉菲瑪心想,分割成東西德的德國,時事報告中似乎傳來了新的胎動聲。年輕人開始彈劾把責任都推到希特勒和納粹頭上,在那個時代隨波逐流的大人,進度雖然緩慢,但社會上開始有一股對國防軍乃至於同時代的一般德國人究責的風潮。

蘇聯又怎麼說呢。

這個即使換掉船頭,仍堅持美化「偉大的愛國戰爭」的國家,大概永生永世都無法看到美好劇情以外的面向吧。

謝拉菲瑪邊想邊拆開另一封信時,字裡行間的某句話就像浮現水面的氣泡,抓住她的視線。

「戰爭沒有女人的臉。」

沒想太多地念出那行字,伊麗娜起身……(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