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第五卷
非遺 鴿哨
「三種哨子組合,發出高中低三個音階,鴿子飛翔時音色也會變化。」在昌吉市非遺代表性項目鴿哨製作技藝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潘存寶工作室中,他正為慕名而來的鴿哨愛好者講解製作技巧。
鴿哨亦名鴿鈴,是一種裝在鴿尾的小型哨子。它由木、骨、金屬等材料製成,形狀和大小不一。當鴿子翱翔天空時,綁在鴿子尾巴上的鴿哨便會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在宋代,鴿哨聲是發兵圍攻的信號。」潘存寶十幾歲時,就跟著父親養鴿子,也嘗試製作鴿哨。
潘存寶選擇鴿哨製作材料時極為嚴格,產地、時間、季節,不能有一絲馬虎。如挑選蘆葦,須細長柔韌;入手的葫蘆,定要九月初秋時採摘;竹子要在冬季採伐,並選擇生長在山坡上的。從選材到製作,再到捆綁安裝,每個過程都講究技巧。「沒好材料,怎會出好哨子,選不好鴿子,怎聽它們歌唱。」他笑言。
潘存寶介紹,鴿哨的主要製作材料是葫蘆和竹,此外,晒乾的橘子殼、核桃殼、銀杏果殼也能使用。製作前,他會仔細將竹筒、葫蘆刮削,直至又薄又勻,透出靈動的亮光,觸感輕盈如雞蛋殼。竹做的哨口需要切割打磨成薄片,「哨口的竹片厚度猶如A4紙張一般,邊緣弧度直接影響音調高低。」製作時要一邊試音一邊推敲,反覆調教,直至聲音準確清脆悅耳。最後,用漆黏合固定哨身與哨口,完成精細製作。
潘存寶從事鴿哨製作已有多年經驗,「哨口就是一個進風通道,搞不好啥都白搭。」為製作出音色悠揚婉轉的哨口,他不斷調整斜口的傾角、厚薄、長短,反覆比較不同材質音效。如今,他能在鴿哨上製作出十幾個哨口。他還能在哨身上刻出圖案和文字,深受鴿友們的喜愛。
鴿哨愛好者曹雲輝說,「潘師傅的鴿哨發出的哨聲,是我兒時美好的記憶。」蔣明經常來潘存寶工作室觀摩鴿哨製作,也能製作簡單的鴿哨,「鴿哨製作看似小巧,但是極為考驗製作人的創意和耐心。」
「誰借風鈴響,朝夕聲不休」。如今在高樓林立的城市高樓里,已很少能聽到鴿哨的聲音了。潘存寶通過抖音賬號「雷神鴿哨」,經常在直播中給觀眾分享鴿哨製作過程,「越來越多的人私信我,想和我學習。我相信,來自長空的鴿哨之音一定會長久響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