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天

你曾來過的夢

我用三天三夜,做了一個你曾來過的夢。

……

穿著舒適的休閑裝,我站在不算擁擠的公共汽車上,發小拍我左肩,表明他要下車,我默默點頭,並沒有看他一眼。這是男生之間特有的默契,一切信息都可以用一兩個動作傳遞,簡潔而不失帥氣。這麼看來,語言也不是人類交流的必需品。


「你不下車?」他臨走前問向我身邊的女生。

「今天回南邊的家。」

「那再見了,八月再約。」他背起提著的包,快步下車。


公交再次開動,它不怎麼在意哪些人走了,哪些人又來了。窗外是最平常的夏日景象,來往的汽車、擁有遮陽傘和墨鏡的女大學生、被酷暑微微扭曲的空氣,夏意把一切渲染成淺綠色,連蟬鳴也不例外。

耳機開始播放米津玄師的《lemon》。

儘管說出口會遭人譴責,比起我們班那群無聊的傢伙,我更喜歡和隔壁班的同學在一起。受發小的影響,我和六班人混得很好。在老師們眼中,五班成績好、下課安靜、學習氛圍濃厚,而六班不僅紀律差、每次考試也都墊底。我本應慶幸自己被分到了五班才對——事實上不少同年級的同學也這麼說,不過他們要是親自去五班體會一下就能理解。五班成績好,優秀的學生多,換句話說,那些自負到要命的人多。說話時三句不離成績,不是冷嘲熱諷就是相互吹捧,考試前和大家說自己每天晚上學到幾點,考試後又各種假惺惺的謙虛……

偏偏那些人還都是老師眼中的好孩子。

六班不一樣,雖然不良少年多一點,人情味卻比我們班濃。剛上初中時我怕生,下課常常去找發小玩,再加上我因為學習成績不錯受過幾次表彰,他周圍的同學慢慢就認識我了。他們開始在路上同我打招呼,看到我有什麼麻煩會主動搭話……我被這些突如其來的熱情嚇得不輕。


「這有什麼,都是朋友嘛。」發小不以為意得說。


於是我把他們拉入了「朋友」這一行列,假期和他們出去玩,實驗探究項目也是和他們班同學一起做的。

那個集體讓我很舒服,單純是為了開心而在一起,沒有明爭暗鬥,大家都很隨性,偶爾有矛盾也不會持續太長時間,男女關係很自然,沒有感情糾葛也不會太過拘束……

總覺得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朋友,而不是美其名為「同學」的競爭對手。

現在初中畢業了,沒必要再裝下去。前天剛回絕掉五班的聚會,今天就和幾個六班朋友出去玩,哪怕我是今天「唯一的非六班人」,也不會覺得尷尬,不如說,他們這個小團體早已把我納入其中了。

今天的幾人恰恰就是畢業前和我關係最好的幾個。

我們去恆隆廣場玩了一場劇本殺,……(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