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年表

第一卷

西元

大事記

1966年菲里曼·J·達依索說明了關於利用木星的解體,來改造太陽系的可能性。

2007年在法國,研發出AIDS(後天免疫不全症候群)的特效藥。

2010年4月IATER(IionalAdvaakEperimental,改良型國際熱核融合實驗爐)達到二.四秒的臨界。能量的倍增率為一.八。

2014年確立了關於預防癌症的遺傳因子治療法。

2016年8月日本京都大學和美國王子大學的共同研究小組實現了讓Helloal型的核融合實驗爐以一一秒八一的「穩定」運轉。

2018年世界第一所實用型核融合發電廠在日本青森縣設立完成。輸出電力為三八〇萬kw之後,陸續在世界各地建設核融合發電廠。

2020年因為地球溫暖化而導致海面上升,進而造成太平洋上的諾魯共和國的全部國土沉沒海中。國聯總會為了是否要認同以超大型浮體式構造物所製造成的人工地盤當作國土一事而發生糾紛。但最後以特殊案例取得共識。同時決定將建造彈射器軌道當作「海上國家」諾魯共和國的新產業。同年,美國再度開始探查月球上是否有人居住一事。

2022年開始非洲大陸上茅利塔尼亞境中的撒哈拉沙漠的灌溉事業。由輸出電力為四〇〇萬的發電廠提供電力,吸取大西洋的海水後,再將其淡化。利用淡化後的水來綠化撒哈拉沙漠。

2024年西伯利亞綠化計畫開始。

2025年為了採集核融合發電廠的燃料「氦3」,國際原子力機關在月球表面上設立了前進基地。

2026年在諾魯共和國建造中的彈射器軌道完成。這在把物資搬入月球表面都市一事上得到很有力的幫助。

2027年月球表面都市中的常駐人口超過一百人。

2030年在地球上建設的彈射器軌道超過十個。這些軌道替代了以往從地球上發射出的火箭,讓在衛星軌道上就可以組合宇宙機器一事普及化。在月球表面也完成了要將礦物資源運輸到地球表面所需的彈射器軌道。

2031年1月發射第一艘載有人類的外行星探查太空梭「冒險號」。搭乘組員男女合計共三十六人。

2035年聯合國發表地球人口突破九十億人。

2037年改造因超過耐用年限而在二〇二〇年被淘汰的國際太空戰、伊站「卡路斯仍」,開始實驗封鎖性人類生活系統。聯合國中專門機構之一,國際行星開發機構。發表了探查金星和水星上是否有人存在的計畫。

2038年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宇宙開發機構開始建設證實型宇宙空間殖民地。在中國的西藏高原設防了彈射器軌道。發表將獨自著手建設證實型宇宙空間殖民地。

2039年以EU圈為中心的歐洲共同宇宙開發機構開始建設宇宙空間殖民地。德國發……(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