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第一卷
長大意味著放棄很多東西,又或者是什麼都不放棄。
人的價值取決於活著的方式,又或者取決於死去的方式。
愛是存在於自己內心的東西,又或者是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東西。
我經常做這樣的思考實驗:用二元論的視角去定義那些模糊的事物,然後觀察自己對哪一方更有共鳴。
不過實際上,幾乎沒有什麼事物能夠如此簡單地劃分。越是試圖理性思考,越是難以得出明確的答案。或許在當代,帶著似懂非懂的困惑直至生命終結,才是一種健康的態度。
然而,健康地生活並不一定就能獲得幸福。
符合邏輯的答案,也不一定就是對自己最合適的解答。
因此,我決定通過區分「作為人的自己」和「作為作家的自己」,來尋找屬於自己的「核心」信念——去尋找真正的自我。
當我作為一個人時,是個溫和而搖擺不定的柔軟存在;而當我作為作家時,我則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儘可能堅定不移的頑固存在。
在自己內心深處孕育出的,只屬於自己的正確答案。要讓它不被任何人扭曲,不向任何人讓步。貫徹始終、守護到底的怪物,這就是作為作家的「我」。
在此基礎上,這並非是在討論哪種生活方式更正確,而僅僅是關於想要成為怎樣的存在的問題。
我希望總有一天能夠說出:正是那個在與他人互動中不斷改變生活方式,在變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
不過,我也明白,懷抱這樣的理想可能會讓自己多次受傷,最終斷送未來。
所以,在還沒有強大到即使暴露出內心的軟弱和依賴也不會在人生中遭受重創之前,我打算繼續以無敵而孤獨的怪物身份寫作下去。
話雖如此,要做到這種切換也著實不易。
即便自以為是以作家的身份在行事,卻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人性,將本該尖銳的部分變得圓滑。啊,不過,關於這部作品,我覺得自己確實做到了完全以怪物的身份寫完。如果我獨特的青春戀愛喜劇能打動大家,那就太好了!
零真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