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類型的魔術,兩面性的極致——《驅邪》解說
全一冊
文•陳浩基
魔術表演林林總總,有一種我想先說一下——魔術師掏出常見道具(例如撲克牌或硬幣)進行表演,完成後觀眾報以掌聲。觀眾心想不少魔術師也作過類似的演出,仔細回味卻察覺這次有點不一樣,但又說不出所以然。然而假如觀眾知悉這魔術的竅門,便會驚覺當中的技巧如何獨特,超越了「舊瓶新酒」或「新瓶舊酒」的範疇,演出背後的工夫更見精采,宛如台底下有另一場非凡的魔術表演。
對我而言,今村昌弘的《驅邪》就是這種魔術。
「靈異怪談+本格推理」在推理作品中不算罕見。最普遍的形式是以怪談當成幌子,然後由偵探看破詭計,向配角們(和讀者)說明靈異現象乃犯人行為所致,揭示非靈異的真相;其次是建立在上述的形式上,在塵埃落定後補上無法以現實邏輯解明的情節,「撥正反亂」讓故事尾聲從理性氛圍一躍變成怪談,以恐怖小說風格作結,留下懸念;再來是近年「特殊設定系」推理興起,不少作品利用靈異元素來「修訂」邏輯,比如增加「偵探能夠和幽靈溝通」、「巫術咒術可以隔空殺人」等世界觀,偵探(和讀者)在推理真相時必須套用這些非現實的條件,讓靈異怪談合理地融入本格推理的框架之內。
那麼《驅邪》是哪一種?
奧鄉鎮的怪談真實存在,所以不是第一種。悠介的「靈異推理」正確,故事直接以泥子手之會與被邪神操控的作間對決作結,沒有製造氛圍落差導向恐怖小說類型,所以不是第二種。考慮到作中邪神和七大怪談等等是事實,換言之這是第三種「特殊設定系」推理吧?
不,《驅邪》也不是第三種。本作日版出版時今村昌弘在X發文,直言「這作品沒有特殊設定」㊟。
(註:https://x.com/Imamura1985/status/1703739338767700188)
您可能覺得奇怪,為什麼「靈異」不是「特殊設定」?我認為答案倒很簡單,因為特殊的不是設定(前提),而是謎底(結論)。
在談及細節之前,要先討論一下「本格推理」。雖然「何謂本格推理」眾說紛紜,要下定義必然引來沒完沒了的爭論,但有一點算是共識,就是「作者需要提供公平的線索,讓讀者能夠合理地推想出真相」。然而「公平」本身沒有標準,日本的推理評論家及作家們更因此提出本格推理的「後期昆恩問題」。
關於「後期昆恩問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獨步文化專欄文章「【今天獨步獨什麼】後期昆恩問題迴避攻略大全」㊟,推理作家兼評論家冒業巨細靡遺地闡明了「後期昆恩問題」的來由、意義及各種迴避手段(來由與意義在文中另附連結……(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