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 戰術魔法士的世界
第一卷 人類的姿態
1. 魔法【magic】
通過虛數界面「星界側」干涉事象界面「物質側」,將使用者的意志以現象形式顯現的技術。
其原本是帶有迷信色彩的「超自然儀式」類秘儀,僅在部分人群中傳承,起源尚未明確;但如今被普遍稱為「魔法」的體系,是由北歷1899年馬蘭多大學的喬治·格列科教授整理成體系,並確立為一門技術的。
在被稱為「魔力圈」的效力範圍內,使用者(魔族或魔法士)的意志優先順序高於物理法則。魔力的效果不僅受時間、空間限制,還受使用者認知能力與思考速度的制約;但只要處於魔力圈內,所有物質與現象都會受到魔法使用者意志的影響。
魔族的肉體本身就是施展魔法的器官,而人類魔法士施展魔法時,必須藉助「法杖」或「鑄型鎧」等機械輔助。這類工具的作用,一是防止魔法反作用力產生的「咒素」在體內堆積,二是通過魔法的定型化、類型化提升施法效率,減輕魔法士的負擔。同理,本應能自由實現使用者意志的魔法,會被賦予特定名稱與「咒文格式」等固定形式,也是出於這一原因。
儘管魔法已作為體系化技術應用於多個領域,但其成果大多依賴試錯與經驗法則。事實上,自格列科教授失蹤後,魔法的核心原理研究便陷入停滯,所有結論仍停留在假說階段。
2. 魔法士【sorcerist】
以使用魔法為職業的人,即魔法技術者。俗稱「魔法士」,其中戰術魔法士還被稱作「拘束衣」。
他們擁有堪比奇蹟的力量,是社會運轉不可或缺的存在;但另一方面,沒人能預料他們何時會因意外「魔族化」,因此也容易成為他人恐懼、厭惡的對象。
「魔法士」曾是對魔法技術者的泛稱,如今在阿爾瑪迪奧斯等地,已成為由勞務部魔法管理局監管的國家資格;自然,也存在未經認證的非法魔法士。
通常,魔法士的報酬有法定標準,不僅禁止超過一定額度的提價,降價同樣屬於違法。這一規定的目的,是防止因「低價競爭」等情況導致「魔法士」這一職業的整體水平下滑。
順帶一提,魔法士並不隸屬於官方機構(至少名義上如此)。原因在於,讓存在「魔族化」風險的魔法士擔任「公務員」,在政治層面存在風險;同時也是為了規避意外發生時的賠償問題——魔族相關事件的賠償金額,遠高於普通事件。
即便是軍隊、警察系統,在現場施展魔法技術的,也並非正式成員,而是接受委託前往的「僱傭兵」身份戰術魔法士。一旦這些魔法士發生魔族化,官方機構可隨時將其「捨棄」。
由於在社會中相對受到冷遇,魔法士的報酬也相應較高。普通魔……(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