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十七~十八世紀 巴黎的處決廣場

第一卷

長駐格列夫廣場的絞刑台

東西橫貫巴黎市中心的里沃利路上,林立著百貨公司、精品店、咖啡廳,街景繁華無比,而巴黎的壯麗市政府官廳(HoteldeVille)也設在這條路上,所以被旅行團視為重要觀光路線,許多旅客都曾到此一游。

市政府官廳前方有個噴泉廣場,人們常在這兒駐足欣賞華麗的噴水池,其實,在法國大革命以前,這裡被稱做格列夫廣場,是帝制時代經常用來處決犯人的刑場。

以前的格列夫廣場比較狹窄,不像現在這樣寬敞,在面向塞納-馬恩省河的方向,設置有前窄後寬的棧台,那些穿梭在河上的商船,都會利用這個棧台來卸貨。格列夫(Greve)原本是沙灘的意思,顧名思義,這裡本來是河岸邊的一片沙洲。在沒有執行死刑的日子,廣場中央的絞刑台也不會撤除,所以塞納河漲潮時,河水會升高到絞刑台旁邊。

最早在這個廣場上遭到處決的人,是1310年一位名叫瑪格莉特-德-艾諾的女人、和名叫居亞爾-德-克雷索努薩爾的男人,他們被控散布異端思想,所以被判處火刑,在廣場上活活燒死。

從此以後,這個廣場就成了血腥之地,無數犧牲者在此流下鮮血,浸透了沙洲的土地。

一提到鼎鼎大名的吉樂汀斷頭台(Guillotine),大家都會聯想到法國的協和廣場,其實,最早設置斷頭台的地方不是協和廣場,而是在這個格列夫廣場。

歷史上首次採用吉樂汀斷頭台來執行死刑,是在大革命後第四年的一七九二年四月二十五日。

早在日出之前,想搶著看熱鬧的民眾就把市政廳前的廣場擠得水泄不通,當天要處決的犯人是強盜殺人犯佩魯傑。雖然處刑台底下的觀眾面露期待的表情,但執行死刑的劊子手卻不太熟悉這種機械該如何操作,弄了好一陣子,等到太陽都快下山了,才開始執行死刑。

處刑台周圍架起了燭台,巨大的鍘刀慢慢的被拉上頂端,強盜殺人犯被押解上來,脖子用木枷固定好。接下來,就在眨眼之間,鍘刀突然落下,犯人的脖子被斬斷,人頭當場落地。這麼乾淨利落的處死方式,讓在場圍觀的群眾看了驚懼不已。隔天早上,不知是誰做了一首歌,很快的就在民眾之間流傳開來:

「什麼是最適合惡徒的死刑?還是老式的弔死比較好……」

凄厲殘酷的公開處決——暗殺國王的刺客拉伐亞克

一名修士的犯罪

在格列夫廣場上所執行過的無數次死刑之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兩名涉及暗殺國王(其中一次未遂)的犯人的處決了。

其中一人名叫拉伐亞克,他在十七世紀因為刺殺了國王亨利四世而被捕,押往格列夫廣場、在眾目睽睽之下處死,處決過……(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