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所為何人

第二卷 黃銅的四肢

有聲音傳入耳中。

那是受了潮的小碎石子,在少女腳底下轉動所發出的聲音。

也有拚命震動微弱生命力的蟲子,融入夜色里所發出的清澈聲響。

此外還包括,眼睛看不見的細小水珠,被大地逐漸吸入的細微吞咽聲。

甚至,在夜風中搖曳的花草樹木,也發出了劃破寂靜的枝葉聲。

最後,聲響是一名全身纏繞著如同小鎖鏈般精緻裝飾品的少女佇立不動所製造出來的。

聲音又傳入耳中。

音女穿著全身潔白的衣裝。

那是一套比棉絮還柔軟,比羽毛還輕盈的羽衣。羽衣隨著音女的呼吸,輕鬆地上下搖曳著。

樣式看來蓬鬆的這套衣服,卻有著複雜的縐褶。

孕育著風、乘風而揚、藉風傳遞、感受風的訊息這套衣服便是為了跳這種舞而誕生的。

不過上述行為,也都是為了將聲音傳遞給神。

只有風能擔任與神接觸的任務。包圍著世界上各個角落的大氣,無止盡地被神所拂動著。但光是那樣還不夠,所謂的風,如果不以流動的形式去接觸神的話,音女也就無法藉此與神接觸。

此外,將音女的存在傳達給神的,並不是風,而是靠聲音。

也就是她所發出的生命之音。

為了這個目的,才需要以風作媒介,還有身上的那套衣裝。

充當髮飾的細小鎖鏈裝飾,從根部便岔出了無數的分支。

鎖鏈上處處可見模仿鳥羽刻成的精密雕飾,只要音女一舞動,雕飾相互撞擊便會發出聲響。隨後,聲響便即刻讓風傳遞到神的所在之處。

容易產生縐褶的服裝設計,以及故意將頭髮綁成許多束,都是為了同一個目的。

能夠持續與神接觸的,就是這些單純的奇怪聲響而已。偶爾鎖鏈碰觸到頭髮,偶爾鎖鏈陷入了縐褶中,如此一來聲音便中斷了。如果沒辦法讓聲音連貫下去的話,便稱不上是音色。

因此,在地上鋪設這些研磨得極度光滑的小碎石子,並以小型洒水機把石子弄濕,還要趁夜晚蟲聲合鳴的時刻舉行,都是為了讓聲音不中斷的緣故。

所有準備工作都是為了傳遞聲音。

也是為了傳遞音女的生命力。

此外,跳風知舞時也不會用到任何樂器。人工製造出的樂曲,其音色與真人舉手投足所發出的聲響相比,以教義看來兩者的價值可說是天壞之別。

因此除了音女以外,現場所發出的只有人聲。

有三位教徒會加入這項儀式。

他們要伴隨著音女的舞蹈,一齊唱出瑪多爾教的神話。

但是,眼前這些教徒卻沒有發出聲音,只是呆站在原地而已。

他們不唱歌。

為什麼呢?

因為音女的舞蹈也已經停住了。

剛開始的時候,看起來還頗為順利。

音女的腳踏在小碎石子上,為了記住這種觸感,她踩踏了兩、三……(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