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 近來,在帝都跋扈的傢伙們

第一卷

那座城市是從海底泥沼中冒出來的。

一個繁華的港都在遠離京城的東方邊境興起,它在海水與泥沙的消長中緩慢地擴張領土,而一座傳奇的城市就誕生在它的河川入海口。之後,當國政中樞遷移到那個城市時,整個港都便隨之異常地迅速成長。

峽灣被填平,出海口也被填平,當所有的窪地都被填成平地之後,陸地開始朝著大海擴張。入海口的河水還沒沖刷到岸邊,便已直奔大海而去。

陸地還來不及形成,城市就蓋過它不斷地壯大起來。淺灘被抽乾,濕地被填平,不久泥沼上就出現了一座巨大都市。它是國政中樞,卻不是首都,它的身份就像那片不知是海還是陸地的泥灘一樣曖昧不明。

那座城市被安上了「帝都」的稱號,從此便確定它的政經力量,再也不能躲回泥沼之中,因為它背負了這個國家的威信。

「帝都·東京」。

這塊土地從江戶港開始發展,並以時代的力量作為養份持續壯大。在明治元年(1868)七月,它從舊有的稱號「江戶」改名為「東京」。

那年,以天皇史上首次的東京出巡為預告,隔年天皇再次出巡,就這樣一步步地建都於此,然後「帝都·東京」正式誕生(注)。

註:幕未時期,明治天皇為了脫離舊有勢力的控制,打算進行遷都計畫,當時大阪、東京和京都展開激烈競爭。最後,明治天皇進行了日本史上首次的東京出巡,決定了未來的遷都地點。

那是侵吞與堆積兩方爭鬥之後的最終結果。

如果首都的本質象徵一個國家的本質,那麼這座驅逐了侵吞者,由軟泥中突然出現的都市,必定代表著某種意義。就像東京的居民們早就忘記他們所站的地面曾經是大海一樣,某些事物也早巳埋藏在遺忘之中。

帝都。東京誕生後第二十九年。

一名才剛滿十一歲的男孩快步走在夜路中。

這裡是靈岸嶋(注—)銀町,男孩沿著新川邊的石頭河岸走向八丁堀(注二),他的名字叫長松。

長松正在辦完事的歸途。

他是給父親送便當去的。長松的爹是名船工,今晚負責監督銀町酒商貨物的裝卸,本來應該早些將便當送去早些回家,但么妹津江突然癲癇發作,母親很晚才將便當做好。

母親擔心長松獨自走夜路不安全,背著津江打算出門,但他從母親手中搶過便當與燈籠,飛也似地奔出家門。正因為是夜路,他更不能讓早晚都忙著手工副業的母親這時候出去。

因此,長松就落得單獨一人,邊畏懼著自己的腳步聲,快步走在夜路中。

通往堤邊石造倉庫的路上漆黑一片,只有長松拿的燈籠燭光在酒庫的白牆上晃動。路上沒有行人。

要說寂寥,那倒也不是,對岸……(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