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扭曲的語言(3/7)

第三卷 圖書館危機

「我說啊!」

香坂的語氣固執得不容辯解,助手不禁倒抽口氣。

「雖然我爺爺才剛要引退,但他今年已經是七十五歲了,包含當學徒的時間在內的話,已經做了六十年以上的『剃頭匠』,在期間也一直都以『剃頭匠』自稱。對六十年來都對別人報上『剃頭匠』之名的爺爺,讓他看了這本書的話我該怎麼解釋?難道要我說出——因為『剃頭』是違禁詞,所以換了別的詞代替,請您不要介意——這種話嗎?『剃頭匠爺爺』可是包含了他這六十年里熱愛這份職業並為此感到驕傲的心情啊!」

完全踩中地雷的助手已經反駁不出一個字了,只是邊發抖邊落淚。

「說到底,違禁詞這種東西到底是誰決定的,去把那個完全不管別人心情就把『剃頭』列為違禁詞的傢伙給我帶到這裡來!」

香坂砰地一聲猛拍了下桌,助手更是像孩子一般發出了不斷抽泣的聲音。

折口果斷地下了「你到外面去」的命令,助手立刻逃出了房間。這是名以編輯為志向進入公司的姑娘,但折口在此時已決定要向人事科提出她並不適合這一行的意見了。

「……關於違禁詞的標準。」

折口以儘可能冷靜的語氣開了口。

「在媒體良化法通過之前,各報道社都有約定俗成的禁止用語,當時只要遵從各社的標準就可以了。但是,如今是個言論管制非常嚴苛的時代,出版方面已經幾乎不存在忌諱度低的語彙了,而在播放方面的管制應該又更加嚴格才是。」

媒體良化法通過那年折口正讀到小學高年級。當時在電視新聞結束之後會有為「不當用語」致歉的欄目,而從當時往前幾年起,要致歉的詞就漸漸在增加,主要都是關於職業的稱謂。

這種致歉就被孩子們當成了歧視他人的正當根據,比如會專門找從上上代起就掛著魚鋪招牌的那家孩子來欺負和惡作劇。電視上致歉的本意是想抑制歧視,結果卻是因此發生了不少背離那個本意的事件。

家裡三代都開魚店的女孩是折口的朋友,那個招牌有著「曾祖父托字漂亮的親戚寫來的」這種淵源。可是之後卻被換成了寫著「鮮魚店」的牌子,因為不斷重複播放的致歉欄目也令她不斷地在學校里受欺負,這也是店主心痛女兒才屈服了。

「可是咱喜歡曾爺爺的招牌。」

女孩抱著膝哭了,折口也只能沉默地抱著膝坐在她身邊。

那之後沒多久,媒體良化法在國會上得到通過,折口也因為父親在工作上常常調職的關係轉學了,沒再留下和那女孩一樣的鄉音。

香坂說的「剃頭」也同樣受到了歧視,而比起香坂的祖父,香坂自己就首先為這種歧視感到憤怒。

祖父驕傲的自稱憑什麼被他人……(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