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為了彌補傷痛,又希望能讓我重拾自信……(2/3)

書中書 雨樹之國

伸:身障人士保障名額算是一種社會志工吧。這個制度對公司而言,不僅可以拿到一定的補助金,對企業形象也有不少好處啊;因此,就算是油性得到企業的僱用,我覺得也沒有必要硬是壓下想抱怨的心情吧。就算不對我抱怨,你也可以找擅長傾聽的人訴苦啊,像是多年的朋友之類的。

哇啊,這就是成熟踏實的社會人士觀點呢……她不由得暗暗佩服。在瞳的思考模式里,她總是停留在「總之對方願意僱用自己了」、「終於可以上班了」這個層面,然後就不再前進;她從未思索過身障人士保障名額制度一事,對於公司本身究竟具有怎樣的意義。

從以前到現在,她就只是一味地感激這個制度,讓公司願意僱用具有聽覺障礙的自己罷了。

那麼,如果要抱怨的話,此刻最能讓自己安心傾訴的對方,應該就是伸了吧!

瞳:那,如果你不嫌困擾的話,我可以稍微抱怨一下嗎?

伸:可以啊。工作之後,無論是誰都會想抱怨一下的,你就儘管說吧!

瞳:首先,我角兒最痛苦的,果然還是跟與職場夥伴之間的i問題。

伸:等等,那個i是什麼?是指unication(溝通)嗎?

瞳:啊、對。因為講unication太冗長了,所以聽覺障礙的人都會直接將它略稱為i。(譯註:日文原文為コミ,是日本人將外來語コミュニケ——ショソ簡化後的念法。)所謂的聽覺障礙,也可說是唯一的一種溝通障礙喔。

伸:啊、嗯。那部分我也有稍微調查過。

聽覺障礙事實上是一種雙重障礙。

首先,是與聲音隔離;其次則是因為前一個因素,而阻礙了聽障人士與健聽人士之間的溝通。聽覺障礙所造成最大的問題,就是聽障人士處於一種和「正常人之間的交流互動」隔離開來的狀態,然而社會大眾對此幾乎都沒有明確的認知。沒有人可以光靠想像問題的難度,就能充分理解這個領域。

伸:瞳小姐是後天失聰、還是聽障呢?你應該不是全聾吧。你的聽力問題是傳導方面的,還是感音方面的?

從這一長串的專有名詞當中,可以清楚看出伸確實做了不少功課。

對於後天失聰、聽障、聾人及聾啞,一般人的概念都只是籠統地將它們概括為「聽覺障礙」。

同樣地,也很少有健聽人士可以分辨出傳導性失聰與

遺傳性失聰,指的是外耳及中耳的傳導性發生問題,因此難以聽見聲音,不過藉由治療及聽覺輔助儀器,可以得到相當程度的改善。也就是說,「增大難以聽見的聲音音量」這種簡單的輔助方式,對它是可以產生效果的。

相對之下,問題出在內耳通往大腦的神經系統上的感音性失聰,就無法倚賴那些輔助了。

因……(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