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旅行第二天(3/8)

第十九卷 二年級篇 8

這麼一來,也會對某些事產生興趣。

「妳平常比較常跟誰一起玩啊?」

這種類型的學生會交怎樣的朋友呢?是同樣文靜的人,還是會找像櫛田那樣不管誰都歡迎的大紅人加入他們的圈圈呢?或者是會帶領自己前進的人呢?然而山村沒有立刻回答我的問題。雖然表情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略微尷尬地眯細雙眼,移開視線。

「我沒有一起玩的對象,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人度過。」

「一個人嗎?感覺A班應該不會丟著某個人不管耶。」

「因為我的存在感薄弱……大家應該沒發現我是一個人吧。這是家常便飯了,所以不會特別在意就是了。」

這個世上確實有存在感薄弱的人。

真要說的話,我本身也可以歸類到那種類型吧。

只不過就我跟山村的情況來說,性質很有可能完全不同。

仔細一想,如果那個櫛田注意到山村覺得冷這件事,她不可能視若無睹。

即使是經常對別人的反應感到在意的櫛田,山村存在感薄弱的程度似乎也讓她的感應變得遲鈍了。

好吧,既然存在感這麼薄弱,就算回房間拿手套,我覺得也沒人會在意就是了。

存在感薄弱──倘若客觀分析這點,多少也能看見她的真面目。

「山村喜歡自己嗎?」

「一點都不喜歡,我不可能喜歡自己。」

是因為借用我的手套,拿人的手軟嗎?山村老實回答。

她想隱匿起來的東西是自己──首先這就是導致她存在感薄弱的主要因素之一。

倘若沒有想表現自己、想宣傳自己的想法,必然會採取不引人注目的行動。

她在討論的時候也是躲在某人背後,盡量不讓別人認識到自己的存在。

就好像在半夜穿著黑色衣服,然後不明白為什麼不引人注目。

此外,因為不會做沒有必要的行動,在別人的視野中獲得注意的機會也很少。

她的存在感會變得薄弱,是理所當然的結果。

而且山村對別人的警戒心看起來比其他人更加強烈。

也就是說她害怕對方,因此極力避免自我主張吧。

可以想見是這些要素結合起來,誕生了山村這個存在感薄弱且難以被認知的學生。問題在於即使知道原因,也無法立刻解決這點。

就算聽平常沒有關係的我說這些事情,山村也只會變得更加警戒別人吧。要是有能夠敞開心房,比較親近的對象,這些話也會比較容易傳達給她吧。

結果我們的對話就在這邊結束,陷入沉默。

然後過了大約十分鐘,在滑雪場即將開門前,所有人都回來了。

「那麼,要怎麼分隊呢?應該不用所有人都在同一個地方一起滑雪吧?」

即使小組行動是我們的義務,但也並非各種細節都要大家互相配合。畢竟小組裡摻雜著滑雪初學……(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