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望與活路(7/7)

第〇卷

「聽說在野黨試探過您幾次」

「你也算是個情報通呢,手裡握著不少消息吧。對在野黨來說,我是個搶手的存在。不過即便入黨也不過是被利用。必須等一個逆轉形式的時機。我的戰鬥從那個時機開始。為了當選,現在先養精蓄銳。時機成熟後,那些妨礙我的老一輩估計不是精疲力竭就是已經退隱江湖了吧」

「真的是……讓人估摸不透呢」

正因為積累了許多經驗,體會過各種成功與失敗,我心中才會有一個堅定的信念。

就是不要模仿成功者。

模仿成功者就能成功的話,誰都不用辛苦了。

那該如何是好呢?不要和失敗者做同樣的事就行。

世界上大部分人都不是成功人士,觀察他們,然後不要重蹈覆轍。

看上去似是而非的道理,我卻把它作為極其重要的著眼點並付諸實踐。

「祝你武運昌隆,坂柳,有機會再見了」

我與坂柳握手,作了簡短的告別。

在入口目送坂柳遠去後,我一個人靜靜地凝視著眼前廣闊的街道。

這個世上,有一個詞叫功罪。

意思是功績和罪過。好壞參半的詞。

用來形容許多知名政客。

真是恰到好處。

表面上成功進行著改革,背地裡卻中飽私囊。

問題是他們的功績和罪過並不均等。

他人眼裡,比起10份功績,5份罪過更容易被放大。

換而言之,就算用5人的性命救了10人,還是惡。

群眾會呼喊。

10人全救,別讓任何人不幸。

100人全救,別讓任何人不幸。

就算救了1000人,讓1個人不幸的話,你便是惡。

這就是群眾們的心理。

當然,也有少數人會說。

能救1000人,多少有些犧牲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

還有一個潛在的規矩。

批判者的聲音會被放大。

若是國家總人口10%的人發出批判之聲,媒體就會欣然『拾起』批判。

接著就形成全國上下都在批判的錯覺。

比起吹捧,群眾更喜歡責怪。

責怪,更容易吸引人們的目光

「等著吧,總有一天——我會站在這個國家的頂點」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