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有風吹拂銀白草原島嶼之事Ⅰ

第一卷

●前往大樹林帶另一頭的那天

「你這孩子真怪。」

從前,那位「阿姨」曾對放學後發問的我這麼說。她還說:二般人不會想知道。」「你不必知道。」然而,即使在無數阿姨中,這位「阿姨」本身絕對也是怪人。提出這個問題之前,她總是竭儘可能回答我(應該是大不了的問題);談話時,偶爾也會發現她眼底閃著興味盎然的光彩,這些是別的阿姨身上見不到的。

阿姨們都穿著同樣自腰部展開成圓錐形的洋裝,以圍巾捲起秀髮。勤奮、開朗,有時會帶著憂鬱神情仰望陽光,但全是各自崗位上的專家。

每天晚餐前,外頭總會響起在市公所工作的阿姨們規律的腳步聲。從家中窗口望出去,柔和夕陽下閃閃發亮的圓石鋪設的步道上,正是她們列隊歸來的身影。沐浴在橙色霞暉下的藍灰色圓錐裙,染上一層淡淡粉紅。數十人搖擺裙子走過時,微妙的輝芒掀起一波波光浪。我喜歡欣賞這幕景象,是單調生活中的美。我對那位「阿姨」這麼說時,她訝異極了,帶著些許迷惘、不可思議的神情看著我。當時她什麼都沒說,如今再回想,她應該是在檢查能不能跟我說些「超乎知覺領域」的事吧。出生以來,我只知道這種生活方式,卻以「單調」來形容,連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說得誇張點,似乎已超出我本身。要我發誓也行,在其他的「我們」當中,可能只有我有這種感覺。「我們」都有相同的外形,採取一致的行動——為了使這座島永不停滯地「移動」。阿姨們也是如此,她們為了「移動」活著,以使這座島持續運行、永不停息。

但是,到底為了什麼、又是朝著何方「移動」呢?

我們正往哪裡前進呢?

這是我問「阿姨」的問題,至今我仍認為,這是一個非常認真的問題。

由於那位「阿姨」能確實接收到我的聲音,所以我才有發問的念頭——我的聲音,或許就是「超乎知覺的領域」。就好像即使發問也不會被聽見似的,或許事實上的確聽不到——我也不會想對這些不回答我的人間問題。相較之下,特地忠告我「你這孩子真怪」的「阿姨」,是令人感激的存在。

「超乎知覺的領域」這句話,是那位「阿姨」當時教我的;而「阿姨」也是上一世代的某個人告訴她的吧。「普通」的「我們」,剛開始無法察覺「超乎知覺的領域」,所以也沒有額外的麻煩。是知覺能力預先已受限制所以「無法察覺」?或是大腦中已建立起「就算察覺也視而不見」的系統?已不得而知:而雖然兩種情況並沒有太大差別,但如果是知覺能力被封印,若能找到解套方法,其他的「我們」也會跟我一樣有……(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