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第二卷 江西陀梔的光環

各位好,我是耳目口司。

沒想到會出第二集嗎?我也是。付梓本身就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拿起本書閱讀的讀者,請容我致上由衷的感謝。

話說回來,各位喜歡電影嗎?我非常喜歡電影。

說來慶幸,我的住處附近就有一間電影院,即使已經是電影上映的時間,只要我跨上腳踏車,都還來得及在廣告播完之前趕到,所以不小心就會用上兩個小時享受虛構的電影情節。

我尤其喜歡大型爆破場面的電影,對我來說,「肌肉×火藥÷同伴人數」就是我對電影喜好程度的計算公式,我最喜歡肌肉男獨自潛入敵陣爆破的劇情。最近健美帥哥的CG動作片比較多,肌肉和火藥有些不足,實在令我難過。

然而,我並不是討厭喜劇片或懸疑片,也很喜歡動畫、科幻與奇幻片,電影配樂更是令我愛不釋手。

這次想要讓劇情有些起伏,所以選擇的曲目低調許多。相較於「布蘭詩歌」,這次給予的震撼或許比較小,不過這是一首熱鬧又美妙的曲子。

雖然這麼說,要我這個多話的人介紹無聲時代的偉人魅力,似乎完全沒有說服力就是了。如果能以這本書為契機,讓各位稍微對早期電影感興趣,就能令我高興得無以復加了。

在撰寫續集的過程中,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文筆風格,增加登場角色,還被截稿日追著跑並且來不及交稿,真的都是相當寶貴的經驗。目前還處於在錯誤中學習的階段,願我有榮幸為各位帶來閱讀的樂趣。

又要講一些比較無趣的事情了。各位知道鏡子里的人是誰嗎?

我在照鏡子的時候,無法完全肯定鏡子里的人真的是我。簡單來說,因為左右相反。關於這個現象,已經從康德「右手與左手」的議論而為人所知了。至於左右相反的問題,正如各位所知,在心理學家格雷戈里導出「物體處於相反狀態」的結論之後得以解釋。

雖然有一種鏡中影像不會左右相反的「真實之鏡」,不過聽說那種鏡子會令某些人引發強烈的異樣感。一般來說,我們都在普通鏡子的環繞之下過生活,所以會認為「真實之鏡」才是左右相反的虛像。不過這才是他人實際上「看到我們的樣子」,這又是一件耐人尋味的事了。

所以說,位於鏡子里的人是誰?是名為「我」這個物體左右相反之後的存在。這種玩意肯定不是我,也不是別人眼中的我。

換句話說,映在鏡子里的影像,是酷似我的某種東西,只位於鏡子里的扭曲存在。

藉由光線反射的視覺體驗產生的哲學性殭屍,這是一種很巧妙的形容方式。這樣的話,那玩意明明不是我,為什麼我平常會把那玩意當成我?

心理學家喬治·斯特拉頓持續戴著顛倒……(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