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第四卷 風景男的頹廢

各位好,我是耳目口司。

覺得結束得很唐突嗎?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這樣肯定是最佳長度與鋪陳。

拿起本書閱讀的讀者,請容我致上由衷的感謝。

話說回來,各位喜歡搖滾嗎?我非常喜歡搖滾。

異常帥氣,有時遜色,對各式各樣的事物撂下「不是這樣」的攻擊訊息,我非常喜歡這樣的搖滾。最近的搖滾大多是友情或青春這種甜膩的訊息,肌肉與火藥稍顯不足,這是很悲傷的事。

但我並不討厭流行樂或古典樂,我也喜歡舞曲、浩室樂或爵士樂。是的,我非常喜愛音樂。

大學時代在夏季隨興所至撰寫的人生首部長篇小說,在我畢業的同時順利走入完結,我由衷感到高興,執筆過程儘是非常快樂的回憶。

很遺憾,請容我在成為獨當一面的社會人士之前暫時擱筆。但是曾經想做的事,我還想再做一次。

希望有一天真的可以像恐怖攻擊一樣回到小說界,到時候應該會再度不知羞恥忝居末座。

又要講一些比較無趣的事情了。各位知道rhetoric詞嗎?

日本沒有這種傳統,所以並非廣為人知。這是在現代翻譯為「修辭學」的學問,主要是關於隱喻或換喻這種文章修飾語句的學問。

不過這門學問,也在文藝復興時期分解重組之後改變認知,原本的古典修辭學是「辯論術」,也就是研究構想或發表的技術。這是在政治上非常有價值的學問,甚至相傳古人不惜付錢學習這門學問要成為掌權者。

然而這門古老的學問過時不再流行,為人們所遺忘。

以批判的方式坦白說,修辭學是「用來說謊的詭辯技術」,批判家給予致命的抨擊,認為這門學問完全不合邏輯,潔癖的學者們因而失去興趣,加上其他諸多不幸,使得修辭學在現代只被分類為文采,化為非常小規模的學問。

古典修辭學是一種節奏,對人們的某種要素提出要求,以各種手段提倡某些論點,使用的手段頗為不拘,最華麗又淺顯易懂的應該是演講。阿道夫·希特勒能掌握民眾的心是因為他是演講的天才,這是非常有名的說法。這種文法可以應用在各式各樣的事物,極端來說,刻划出來的節奏可以輕易殺人。

除了數學與形式邏輯學,所有議論都可以反駁,這不是逆向推論,是事實。因此人們理論上可以永遠爭論下去,那麼人們為什麼會持續議論?因為無法接受?這就不太對了,所謂的接受,就是代表人們在這一瞬間被對方以修辭學欺騙。

那麼這樣說吧,我心中是否存在這種結論?到頭來,我認為所謂的發表,只是想欺騙人們把被騙的這件事當成「被騙」。

我自己在這本書之中嗎?還是不在其中?

就我看來,兩種都只……(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