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話 友情的萌芽

第三卷

在這裡先對兔轉舍的新(?)產品——理想式互動裝置作個簡單的說明。

它發售於昭和八年,理所當然地成為滯銷品。

它的外形是依種子的形象來製作,是一具有多處突起、戴在頭部的裝置。使用的材料比當時日本軍隊所用的頭盔還要來的堅固,主要的目的是好植物交流。

原本使用的是,只有製作者以及當初規劃的朋友兩人才知悉的通訊方式,將植物發出的微弱波長裝換成文字,然後變成聲音發出來。而兔轉舍的大姊姊則是進一步加以應用,並添加了一項功能——才植物的聲紋勾勒出骨架、進一步化成人形,顯示在護目鏡的液晶螢幕上。

在擴音器傳入聲音的同時影像也開口說話,這的確會讓佩戴裝置的人有一種和植物精靈對話的錯覺,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腹語術效應(註:ventriloquism effect)」。不過,兔轉舍的大姊姊好像只求達到動畫效果而已。的確,光是只有聲音還滿無趣的,但是有了影像之後,也就可以知道在眾多植物中,到底哪一株在說話了。

接著,來看看植物的聲音要才哪裡接受吧。

這一個個突起的部分,是這具裝置最精華的特徵。

突起部分具有天線功能,能隨時接收植物發出的電波。

不過,植物的聲音那麼微弱,當然很難接收嘍。因此,這些突起的部分就以比加古魯更纖細的構造來聽取植物的聲音。也就是說,理想式互動裝置最偉大的貢獻者,就是這些突起的部分。

使用敏銳的超感應器接收聲音,再藉由擴音器傳到佩戴者耳朵里。

這麼一來,自然也能強化佩戴者的聽力——

「啊!蟑螂!」

「哇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教室里慘叫聲不斷,在雙葉周圍的學生全都同時站起來。

只有雙葉撐著下巴,仔細地接收著。

「啊!跑到置物櫃檯後面,鑽進細縫中了……嗯,往掃除用具櫃檯後面的蟑螂屋跑去了……啊!被黏住了!」

其中一名男生依照雙葉的指示,跑到掃除用具櫃檯後方看個究竟,那裡之前是放了個蟑螂屋沒錯,接下來那位男生鼓起勇氣,抱著必死的決心拿起蟑螂屋,望著裡面——

「哇——真的多了一隻耶!雙葉講的沒錯!」

「看吧!」

「看你個大頭啦!不是說了,不用一一報告的嘛!」

看著雙葉一臉得意的樣子,坐在後面的石田歲三忍不住站起來。

「這已經是第六隻了耶!這要怎麼上課啦!」

「又不是我愛發現蟑螂!但就是會聽得到啊!又什麼辦法嘛!」

「——啊——雙葉——小歲——不可以——吵架——哦——」

夜俱老師擋住快要打起來的兩個人,臉上還帶著詭異的笑容。而雙葉和石田一下子閉嘴的原因,則是不……(內容加載失敗!請重載或更換瀏覽器)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