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第六卷 零崎人識的人間關係之與零崎雙識的關係

個人的模式是有極限的,無論有多麼古怪獨特,極為罕見出乎意料的人物,一起行動幾次,或接觸幾次後,大概便曉得對方出現什麼動作,也就是讀出那人的行為法則。可以說是看得出來那個人的『做事風格』,或許也能辛辣地說人的模式是千篇一律。那麼,為了增加模式該怎麼做呢?其實只要增加人數即可——換言之,即使不是那種怪異性格的人,只要聚集兩、三個人的話,當然會出現化學反應,而從中產生的模式或許就不只三倍吧。總體參數增加,不確定因素或特異點產生的可能性當然就變高,與模式的增加有所關連──這不就是所謂的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船長多,船就會被開到山上去嗎?然而不可思議的是,不知是否集團變成了一個個體,抑或是公平且平均地採用各方意見,集團的行動也變得容易讀取。而變成『那些人都是那樣』。假設集團誕生獨特的發想,也能用少數服從多數予以消除,因此在這層意義上,個人反而比集團較難預料下個動作。總的來說,人類這種生物根本無法逃離固有模式吧?生物是渴求安穩的,一旦確立適度的成功模式,就無需再增加模式的邏輯來說,就算模式少也無所謂,然而,因為渴求穩定的另一面,會促使人心想要挑戰去發現更好的模式。那麼,該怎麼做才能保持行動模式的最大限度?其中一項解答會不會是『結伴行動,但互不合作』呢?如果不是集團,而是個體的集合,不用被集團意識耍得團團轉,也不會因孤高而凋零,或許就能持續打造獨自的模式吧。

話說回來,本書是人間系列的最終作,也作為關係四部曲前言的一冊。重新回頭讀過後,發現似乎也稱得上是本系列的第二集《零崎軋識的人間敲打》的續篇,各位認為呢?『背叛者同盟』的每一個人都很有自己的個性,事實上,如果去思考各個集團的標準,又或是所屬的團體平均的參賽者是怎樣的,似乎會錯失每個人個性的意義而感到害怕。然而,不用說所謂個性這個特徵其實是自卑感的反面,或許就像凡人想要突出,天才想要埋沒這個願望吧——至少萩原子荻會希望自己過著普通女中學生的生活,最近我會這麼想。《零崎人識的人間關係 與零崎雙識的關係》就是這樣的感覺。

替封面畫新圖的也是之前的人間系列的插畫師竹老師。簡直美得不可方物……《與匂宮出夢的關係》《與無桐伊織的關係》《與戲言玩家的關係》等等的插圖,獻上萬分感謝。


西尾維新



【手機版頁面由於相容性問題暫不支持電腦端閱讀,請使用手機閱讀。】